锦江牛增重与代谢产热量的关系
为了探讨锦江牛的维持需要量,本试验选取锦江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4饲喂水平组饲养试验,并用头罩式呼吸代谢装置,测定产热量。结果随着精料喂量的增加,锦江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产热量(HP, kJ/kg0.75·d)与日增重(△W, kg/d)之间呈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HP=90.758△W +417.53,(P<0.01,r=0.77),维持净能需要量为417.53 kJ / kg0.75·d,总能到维持净能的转化效率为42.57%。关键字锦江牛,能量需要量,产热量,日增重。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PRODUCTION AND DAILY GAIN IN JINJIANG CATTLEStudent majoring in animal science Gao YaqiTutor Yan PeishiAbstract: Investigating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 of cattle in different regions o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or different variet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Jinjiang cattle is one of three local varie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also is a excellent variety of it. This kind of cattle can survive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or coarse fee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specialize like endurance, disease resistance, adaptability and steady hereditary capacity. However, the heat production and the daily gain, also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growing and maintenance of it have few reports. This experiment derive equa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on of heat production and daily gain in Jinjiang cattle from head breathing device and site test,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energy and daily gain, and then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Jinjiang cattle.引言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牛肉因其低脂高蛋白的特性而广受欢迎,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对术后人群补血、修复组织也有很大好处[1]。牛也从最初的耕地用牛转变为肉牛、乳牛和肉乳兼用牛等。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使肉、乳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便成为了畜牧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作为饲粮的第一限制性养分,能量同样是其它养分消化吸收利用的基础。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和其它营养成分的利用,都是在获得了适宜的能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确定动物能量需要量十分重要。国外对于反刍家畜能量需要量的研究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着手较晚。近年来,随着生产需要,国内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4~6月龄利鲁杂交黄牛犊牛和7~10月龄利鲁杂交生长牛的能量需要量[2,3];生长期秦川牛的能量需要量[4];12~13月龄的湘中黑牛的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5];300~350kg中国荷斯坦成牛能量需要量[6]等。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广袤,有多种地方肉牛品种和培育品种,且各地的气候环境、饲养条件各有不同,试验方法、研究对象也不完全一致,导致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肉牛的营养需要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畜牧工作中,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不同品种肉牛的营养需要很有必要。锦江牛是江西三个地方品种黄牛之一,也是江西省优良地方品种牛之一。该品种同时具有抗高温、高湿、耐力持久、耐粗饲、抗病力和适应性较好,遗传稳定强等特点,且其产肉性能位居三个地方品种之首[7]。然而,目前为止,有关锦江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等粗饲料利用[8,9]和热应激应对措施等[10,11]方面,夏季锦江牛的增重与代谢产热量,即生长与维持需要的能量需要问题一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锦江牛的能量需要量有利于对锦江牛进行科学的的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锦江牛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对指导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减少代谢产物的排放,节约饲料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测定肉牛能量需要量的方法基本上分为饲养试验法、消化代谢试验法、比较屠宰试验法、测热法,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新型试验方法。本试验通过头罩式呼吸代谢装置,结合现场的生产试验,得出锦江牛代谢产热量与日增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能与日增重的关系,从而为锦江牛的科学化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动物试验牛为经正常防疫处理后的锦江牛。试验时间2016年9月到10月试验地点江西宜春市国家肉牛体系高安试验站,所选的牛舍为东西走向的半开放牛舍,长56 m,跨度9.3 m,檐高3.4m,南北墙高1.5m。试验仪器顺磁式氧分析仪(SIGNAL 8000 M)、电子台秤(TCS-E-150型)、牛用地秤等(ND3011-S尼岛)。1.2 试验分组与设计选取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生长期锦江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各组牛每头每天分别补饲1.0、2.0、3.0、4.0 kg(预试期4.0 kg已达其最大精料采食量的90%)的精料,粗饲料自由采食。试验预计30天完成,其中预试期10天,正式期20天(正式期前15天只进行饲喂和呼吸测热套头训练,最后5天进行呼吸测热)。1.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试验日粮由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两部分组成,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见表1-1。试验牛采取舍饲栓系饲喂,自由饮水,每天7:00和16:00各饲喂一次。饲喂顺序为先精后粗。定期进行清理粪便和卫生防疫。表1-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计)Table1-1 The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ic diet experiment (%,DM)精料成分Concentrate ingredients含量Content营养水平Nutrient level精料Concentrate粗料Forage玉米Corn(%)70.00干物质DM(%)81.0025.10麦麸Wheat bran(%)6.00粗蛋白质CP(%)13.3915.24豆粕Soybean meal(%)10.00粗脂肪EE(%)11.147.83菜籽粕Rapeseed meal(%)6.00钙Ca(%)0.650.10小苏打NaHCO3(%)1.20磷P(%)0.410.06石粉Limestone(%)2.00总能值(MJ/kg)19.1318.09食盐Nacl(%)0.80预混料Premix1)(%)4.00合计Total(%)100.00 1)预混料为每千克精料提供The premix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concentrates:VA25 000 IU, VD3 40 000 IU, VE1000 IU, Fe60 mg, Mn48 mg, Zn 48 mg, Cu12 mg, I0.30 mg, Se0.36 mg.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收集饲料原料及剩料每天饲喂前后详细记录精料喂量,粗饲料投料量和剩料量,用以计算干物质采食量。试验开始及结束前,采用四分法采集饲粮样品,之后使用常压烘干减量法,即在65 ℃烘干48 h,再回潮24 h,经粉碎过筛之后,测定其中干物质。1.5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各项指标及其测定方法如下1.5.1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日粮原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综合净能等测定参照杨胜方法[12]。1.5.2 生长性能的测定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连续两天在早饲前对试验牛进行空腹称重,分别以两天的平均值做为初始体重和末体重,计算代谢体重。1.5.3 产热量的测定产热量测定主要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小室(80 cm × 80 cm × 80 cm)[13],顺磁式氧分析仪(SIGNAL 8000 M)和高精度气体流量计等来完成。首先根据风速和出气口面积计算出单位时间空气流量,之后根据出气氧气浓度变化计算出试验动物的耗氧量。根据Mclean和Tobin的计算方法[14]计算产热量 HP= 0.2047×△FO2 × V × 60 /kg0.75HP代谢产热量(kJ/kg0.75);0.2047单位耗氧量的代谢产热系数(kJ/L) ;△FO2入气、排气的氧气浓度差(%);V标准状态下的呼吸测热小室每分钟排气量(L/min);6060 min;kg0.75单位代谢体重。测定产热量之前,首先要用氮气校正法对该呼吸测热装置进行气密性和稳定性检测,并将整个系统加以检验和校正。经测定该系统的校正系数0.95。试验牛在呼吸测热时应处于站立状态,每次呼吸测热15 min,排气量约为240 L/min。1.6 试验原理1.6.1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特征反刍动物独特的瘤胃结构可以很好的利用单胃动物难以消化的粗纤维等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瘤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很多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淀粉糖类能被消化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然后被动物体吸收利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15]。通过进入流经瘤胃壁的血液,挥发性脂肪酸被转运至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利用,为反刍动物提供三分之二的总能需要量[16]。因此相比于单胃动物,反刍动物能够更好地利用结构性多糖供能。1.6.2 产热量测定仪器工作原理产热测定开始前,使用开放式呼吸测热小室套住试验牛头部,保证试验牛呼出的气体全部从呼吸测热小室的排气口排出。用安装在排气口处的气体流量计记录排出小室的气体流量,顺磁式氧分析仪则记录每分钟抽取测定出气口氧气浓度,之后再根据进、出气口氧气浓度差、排出小室的气体流量和相应公式计算出试验动物的产热量。小室内壁位置和出气口各安放有一个小型轴流风扇。安放在内壁的风扇吹出的气流朝向小室的顶部位置,用以将测热小室内的气体充分搅匀,同时可以避免试验动物头部受到气流的吹扰;安放在出气口位置的风扇则是为了将动物排出的气体进行充分搅匀并匀速排出呼吸小室。1.7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之后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表示。2 结果与分析2.1 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由表1-2可以看出,随着精料喂量的增加,试验牛的总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提高。4个组中,试验4.0 kg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0 kg组和试验2.0 kg组(P<0.05),其平均日增重在4个组中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此外,4个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试验4.0 kg组总能摄入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试验2.0和3.0 kg组的代谢产热量显著高于试验1.0 kg组(P<0.05),而试验4.0 kg组的代谢产热量则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表1-2精料补饲水平对锦江牛总能摄入和代谢产热量的影响Table 1-2 Effects of concentrate supplemental levels on total energy intake and heat production of Jinjiang beef cattle项目组别 GroupsItem1,02.03.04.0活体重Live weight (kg)345.33±18.88345.00±20.52344.67±18.61345.67±15.37代谢体重Metabolic weight (kg0.75)80.09±1.8980.03±2.0679.98±1.8780.16±1.55粗料干物质采食量Forage DMI (kg/d)4.25±0.04d3.55±0.08c2.84±0.15b2.36±0.14a总干物质采食量Total DMI (kg/d)5.06±0.06b5.18±0.14b5.29±0.26ab5.61±0.23a摄入总能Total energy intake (MJ/d)92.55±1.21b95.37±2.53b98.18±4.67b104.99±4.27a平均日增重ADG (kg/d)0.40±0.04d0.49±0.04c0.63±0.03b0.75±0.04a代谢体重摄入总能Metabolic weight total energy intake (kJ/kg0.75)1156.40±32.101192.52±34.151228.03±51.271309.93±37.82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 (L)1782.76±70.601799.98±48.371839.63±88.041913.43±94.44代谢产热量Heat production (kJ/kg0.75·d)439.66±25.36c460.62±37.49b470.76±20.42b492.47±35.36a2.2 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图1-1日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采食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Fig. 1-1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erage daily gain and unit metabolic weight total energy intake四个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40±0.04(kg/d)、0.49±0.04(kg/d)、0.63±0.03(kg/d)、0.75±0.04(kg/d);平均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分别为1156.40±32.10(kJ/kg0.75·d)、1192.52±34.15(kJ/kg0.75·d)、1228.03±51.27 (kJ/kg0.75·d)、1309.93±37.82(kJ/kg0.75·d)。如图1-1所示,利用回归公式法得到GE与△W的回归方程式为GE(kJ/kg0.75·d)= 423.91△W + 980.79(P<0.01,r=0.79)。且当△W=0时,维持需要下的总能需要量Gem= 980.79kJ/kg0.75·d。增重总能需要量423.91 kJ/kg0.75·d。2.3 日增重与产热量的回归分析/图1-2日增重与产热量的线性回归分析Fig. 1-2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erage daily gain and heat production试验1.0、2.0、3.0和4.0 kg四个组平均产热量分别为439.66±25.36(kJ/kg0.75·d)、460.62±37.49(kJ/kg0.75·d)、470.76±20.42(kJ/kg0.75·d)、492.47±35.36(kJ/kg0.75·d),由图1-2可得出试验牛产热量(HP, kJ/kg0.75·d)与日增重(△W,kg/d)呈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HP(kJ/kg0.75·d)=90.758△W+417.53,(P<0.01,r=0.77),且当△W=0时,维持需要下产热量(即维持净能需要量)为417.53 kJ / kg0.75·d。2.4 生长期锦江牛净能需要量由锦江牛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回归方程GE(kJ/kg0.75·d)=423.91△W+980.79(P<0.01,r2=0.79)可知,锦江牛维持总能需要量为GEm =980.79 kJ/kg0.75·d,维持净能需要为NEm=417.53 kJ/kg0.75·d,因此其维持总能转化为维持净能的转化效率为fm=417.53÷980.79=42.57%。并且由增重与单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的回归方程、总能与增重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生产总能转化为生产净能效率与维持能量转化效率相同可得出生产总能转化为生产净能的效率为fp=fm=42.57%,再由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的回归方程得出,每增重1kg,需要生产总能GEp=423.91kJ/kg0.75·d,生产净能NEp =423.91kJ/kg0.75·d×42.57%=180.46 kJ/kg0.75·d。最后再根据析因法,生长动物的净能需要量可分为生产净能和维持净能,可知NE(kJ/kg0.75·d)=NEm+NEp=180.46△W+417.53。3 讨论3.1 不同能量水平对锦江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肉牛能量需要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肉牛的品种不同,能量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品种相同的肉牛,因为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彼此的能量需要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变异系数大约在10%到12%之间[17]。Webster[18]也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饲喂4种不同品种的生长阉牛,利用能量平衡试验以测量其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研究发现,不同品种和性别的试验牛之间其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估测值差异显著。Lee等[19]也用多种方法对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牛的维持代谢能和产热量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牛其维持代谢能和产热量都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以上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动物的品种、性别和年龄不同,也与其自身的特有的生化代谢机制和消化生理特点存在差异有关。同种动物生成不同产品所需的能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脂类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其次是奶和蛋白质产品。所有动物产品中,胎儿组织对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由此可以看出,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在形成蛋白质和胎儿组织时一般较低。Bailey等[20]对妊娠母牛的能量需要进行研究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行,母牛的产热量会逐渐升高,且在妊娠中后期,怀单胎的妊娠母牛比怀双胎的妊娠母牛沉积的能量要增加14%,体重、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都会有所下降。动物对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和需要量很容易受到生存环境、采食量及饲料种类的影响。环境温度较低时,动物会大量产热,通过这些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而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动物会降低采食量和减少活动,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热。此外,通过水分的蒸发也可以令动物散失部分热量[21]。Webster[22]对试验母牛能量需要量进行研究时发现,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母牛对能量的需求会有一定的差异,且母牛的维持能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本试验中,试验4.0 kg组其能量摄入量为104.99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0.75 kg/d。刘道扬等[23]对11-12月龄体重在275.57 kg左右的夏南牛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总能为91.72 MJ/d时,其日增重440±78 g/d。邹彩霞[24]对12~13月龄平均体重220 kg生长母水牛的研究结果显示,总能摄入量78±2.395 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0.90±0.09 kg/d,而穆阿丽等[3]对293.29±8.79 kg 的10月龄杂交肉牛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总能105±6.57 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1.26±0.08 kg/d。以上试验增重效果均高于本试验,可能是因为锦江牛属于小体型的牛种,而试验牛品种的不同,所处的生长阶段,日粮组成等存在的差异是造成增重效果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3.2 不同品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比较动物摄入的饲料能量中,有一部分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即维持净能[16]。对于肉牛来说,维持时的能量主要用于绝食代谢的消耗和随意活动的消耗,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时抵抗环境应激所造成的消耗。我国肉牛饲养标准推荐的维持净能需要量为0.322 W0.75MJ,这一数值适用于较理想的环境,即温度中立、舍饲状态下有轻微活动,并且环境中无应激的条件下。其中有许多影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因素,比如动物种类、饲料组成、饲养水平等。舍饲和放牧两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牛的能量维持需要也会有影响。放牧时的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据测定,水平行走时的牛每行走1km,每千克体重的消耗增加1.84-2.00 KJ,垂直运动时,每kg体重垂直运动1 m,能量消耗为 27.17 J;此外也有研究报道,逍遥运动的试验牛在临界温度条件下其维持净能为0.319W0.75MJ,而在栓系条件下其维持净能会减少13%左右,也就是说,动物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支持其比安静状态下多出来的活动量。而不同气温条件下牛的能量维持需要也不同[25],Gibb[26]认为,高温条件下的乳牛维持能量需要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其处在中等热应激时维持所需的能量会增加7%左右,处在严重热应激时会增加25%左右。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下,动物对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对维持能量的需求降到最低,而在冷、热应激两种条件下其对能量利用效率则都会降低,对维持能量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外界的环境温度也是测定动物能量需求时一个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穆阿丽等[2]对7-10月龄体重在183.58±7.89 kg的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生长牛研究中测定的总能维持需要为964.10 kJ/ kg0.75·d,而高艳霞等[27]对体重在300~350 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的研究结果中测定的总能维持需要量则为1075.95 kJ / kg0.75·d。崔秋佳[28]分别对90~120 kg与140~200 kg荷斯坦牛做过研究,得出的总能维持需要量分别为1.013 MJ/kg0.75·d和1075.95 kJ / kg0.75·d。本试验中根据GE与△W的回归方程式GE(kJ/kg0.75·d)=423.91△W+980.79可得到维持需要下单位代谢体重总能需要量为980.79 kJ/kg0.75·d,低于以上的各项试验结果。其原因除了试验牛的品种、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外,试验时的外界环境、精粗饲料的来源与组成、饲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都可能是造成各品种牛总能维持需要量差异的主要因素。3.3 不同品种牛生产净能与总能转化效率的比较本试验测定的生长期锦江牛每公斤增重需要生长净能180.46 kJ/kg0.75·d。穆阿丽等[3]对7-10月龄体重为183.58±7.89 kg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生长牛研究结果显示,每千克增重需净能16.94 MJ,与本试验结果相近。而张拴林等[29]测定的荷斯坦犊牛每千克增重需要净能需要量(10.97 MJ)和穆阿丽[2]测定的4-6月龄体重为105.3±2.50 kg的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犊牛每千克增重需要净能(11490 kJ)都比本试验结果低。除了试验牛的品种不同外,其他因素如试验牛所处的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和对能量的消化利用效率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每千克增重的净能需要量不同。邹彩霞等[30]对14-15月龄生长水牛研究得到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41.4%,与本试验中得到的锦江牛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42.57%)相近。赵峰[31]对后备母水牛研究得到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为38.64%,转化效率相对于本试验结果较低。各品种牛不同生长阶段总能代谢率见表1-3,由此可以看出牛的品种不同、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总能代谢率也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牛的品种差异、不同生长阶段导致的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同。本试验粗饲料为玉米全株青贮,相比于其他试验所用粗饲料干稻草,玉米全株青贮的消化率脚高,这也可能是本试验测定的总能代谢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胡令浩和谢敖云[32]在对生长期耗牛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摄入总能从14.39 MJ/d增加至75.02 MJ/d,能量代谢率从50%提高到70%,说明摄入的总能不同也会影响总能代谢率。表1-3不同品种牛总能代谢率Table 1-3 Different cattle and age metabolism rate of energy牛品种总能代谢率作者荷斯坦奶牛63.73%边革等[101]14~15月龄母水牛54.23%邹彩霞等[98]荷斯坦泌乳奶牛57.48%马媚[102]后备母水牛59.23%赵峰[99]4~6月龄利鲁杂交牛56.92%穆阿丽等[87]7~10月龄利鲁杂交牛54.20%穆阿丽[88]湘中黑牛68.05%刘道扬[103]夏南牛46.32%~55.11%刘道扬[103]18月龄杂种黄牛49%~51%Giri等[104]4 结论平均体重为(345.17±15.73)kg的锦江牛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GE,kJ/kg0.75·d)与日增重(△W,kg/d)的关系为:GE(kJ/kg0.75·d)=423.91△W+980.79(P<0.01,r=0.79)。维持总能需要量GEm=980. 79kJ/kg0.75·d。增重总能需要量423.91 kJ/kg0.75·d。生长期锦江牛总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GE/NE)为42.57%,维持净能需要量为NEm=417.53 kJ/ kg 0.75·d。致谢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颜培实教授。四年以来,导师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充沛的教学热情、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对令我受益良多。本论文从申报、开题、中期检查和最终定稿,每一步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同时,感谢江西高安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给了我实习的机会,感谢我的师兄朱昊鹏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大量帮助和支持鼓励,感谢我的师兄王深圳、李东岭、师姐张萌萌在实习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照顾。参考文献[1] 麻海峰, 常征, 杨光辉. 牛肉的营养价值及排酸、速冻工艺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 (7):34-36[2] 穆阿丽, 吴乃科, 刘法孝, 等. 4~6月龄杂交犊牛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28(1): 23-26.[3] 穆阿丽, 杨在宾, 吴乃科, 等. 7~10月龄杂交肉牛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8(4): 519-523.[4] 张晓明. 秦川牛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M].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4.[5] 刘道杨, 付戴波, 瞿明仁, 等. 12~13月龄湘中黑牛的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J]. 动物营 养学报, 2013, 25(12): 3013-3019.[6] 高艳霞, 于志, 曹玉凤, 等. 300~350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蛋白质代谢规律研究[J]. 畜牧 兽医学报, 2014, 45(9): 1295-1301. [7] 王荣民, 吴志勇. 锦江牛及其杂交改良效果[A]. 第九届(201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 集[C].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2014:5[8] 包淋斌, 黎力之, 潘柯, 等. 花生藤在锦江牛瘤胃降解率测定[J]. 饲料研究, 2015, (11): 34-38.[9] 王福春, 瞿明仁, 欧阳克蕙, 等.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对锦江牛体内营养物质 消化率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15, (13): 45-47.[10] 徐振松. 广藿香精油和苍术精油对热应激锦江牛瘤胃发酵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M].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4.[11] 付戴波, 瞿明仁, 宋小珍, 等. 中药复方制剂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 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49(1): 53-56.[12] 杨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13] Yan P, Ito 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t Production in Piglets [J]. Nihon Chikusan Gakkaiho, 2001, 72(7): 69-73.[14] Mclean JA, Tobin G. Animal and human calorimetr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5] Barcroft J. Absorption of acetic propionic and butyric acids from alimentary canal[J]. Biochemical Journal, 1944, 38: 3[16] 杨凤. 动物营养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2.[17] Herd RM, Archer JA, Arthur PF. Reducing the cost of beef production through genetic improvement in residual feed intak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to application1 [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3, 81(13_suppl_1): 9-17.[18] Webber 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2003, 62(2): 539-543.[19] Lee SC, Thak TY, Kim KH, et al. Metabolizable Energy Requirement of Growing Hanwoo Bulls for Maintenance by Energy Equilibrium Metho [J]. 2003, 45(1): 123-130.[20] Bailey CL, Prado-Cooper MJ, Wright EC, et al. Effects of maintenanc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beef cows on cow and calf performance [J].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Report, 2008, 43(3): 50-56.[21] Blaxter KL. Energy metabolism in animals and ma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2] Webster AJF. Direct effects of cold weather on the energetic efficiency of beef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anada [J].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La Revue Veterinaire Canadienne, 1970, 50(3): 563-573.[23] 刘道杨, 付戴波, 瞿明仁, 等. 11~12月龄夏南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J]. 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4): 802-806.[24] 邹彩霞. 生长水牛能量代谢及其需要量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9.[25] 穆阿丽. 肉牛生长期能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及其需要量的研究[M]. 泰安: 山东农业大 学, 2006.[26] Gibb DJ.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 7th ed [J].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1997, 38(10): 662.[27] 高艳霞, 于志, 曹玉凤, 等. 300~350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能量代谢规律研究[J]. 畜牧兽 医学报, 2014, 45(9): 1549-1554.[28] 崔秋佳. 犊牛生长期(90~120kg,140~200kg)能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及其需要量研究[M].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3.[29] 张拴林, 刘强, 黄应祥, 等. 荷斯坦犊牛日粮能量代谢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7): 923-929.[30] 邹彩霞, 杨炳壮, 梁贤威, 等. 14~15月龄母水牛能量需要量初探[J]. 畜牧与兽医, 2011, 43(1): 41-45. [31] 赵峰. 后备母水牛能量需要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M]. 南宁: 广西大学, 2007.[32] 胡令浩, 谢敖云. 生长期牦牛能量代谢和瘤胃代谢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2, (4): 1-6.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材料 2
1.2 试验分组与设计 2
1.3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3
1.4样品采集与处理 3
1.5指标测定与方法 3
1.5.1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3
1.5.2生长性能的测定 3
1.5.3产热量的测定 3
1.6 试验原理 4
1.6.1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特征 4
1.6.2 产热量测定仪器工作原理 4
1.7数据处理 5
2.结果与分析 5
2.1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 5
2.2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 6
2.3日增重与产热量的回归分析 7
2.4生长期锦江牛净能需要量 7
3.讨论 8
3.1不同能量水平对锦江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8
3.2不同品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比较 8
3.3不同品种牛生产净能与总能转化效率的比较 9
4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锦江牛增重与代谢产热量的关系
引言
ion of heat production and daily gain in Jinjiang cattle from head breathing device and site test,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energy and daily gain, and then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Jinjiang cattle.引言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牛肉因其低脂高蛋白的特性而广受欢迎,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对术后人群补血、修复组织也有很大好处[1]。牛也从最初的耕地用牛转变为肉牛、乳牛和肉乳兼用牛等。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使肉、乳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便成为了畜牧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作为饲粮的第一限制性养分,能量同样是其它养分消化吸收利用的基础。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和其它营养成分的利用,都是在获得了适宜的能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确定动物能量需要量十分重要。国外对于反刍家畜能量需要量的研究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着手较晚。近年来,随着生产需要,国内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4~6月龄利鲁杂交黄牛犊牛和7~10月龄利鲁杂交生长牛的能量需要量[2,3];生长期秦川牛的能量需要量[4];12~13月龄的湘中黑牛的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5];300~350kg中国荷斯坦成牛能量需要量[6]等。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广袤,有多种地方肉牛品种和培育品种,且各地的气候环境、饲养条件各有不同,试验方法、研究对象也不完全一致,导致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肉牛的营养需要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畜牧工作中,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不同品种肉牛的营养需要很有必要。锦江牛是江西三个地方品种黄牛之一,也是江西省优良地方品种牛之一。该品种同时具有抗高温、高湿、耐力持久、耐粗饲、抗病力和适应性较好,遗传稳定强等特点,且其产肉性能位居三个地方品种之首[7]。然而,目前为止,有关锦江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等粗饲料利用[8,9]和热应激应对措施等[10,11]方面,夏季锦江牛的增重与代谢产热量,即生长与维持需要的能量需要问题一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锦江牛的能量需要量有利于对锦江牛进行科学的的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锦江牛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对指导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减少代谢产物的排放,节约饲料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测定肉牛能量需要量的方法基本上分为饲养试验法、消化代谢试验法、比较屠宰试验法、测热法,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新型试验方法。本试验通过头罩式呼吸代谢装置,结合现场的生产试验,得出锦江牛代谢产热量与日增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能与日增重的关系,从而为锦江牛的科学化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动物试验牛为经正常防疫处理后的锦江牛。试验时间2016年9月到10月试验地点江西宜春市国家肉牛体系高安试验站,所选的牛舍为东西走向的半开放牛舍,长56 m,跨度9.3 m,檐高3.4m,南北墙高1.5m。试验仪器顺磁式氧分析仪(SIGNAL 8000 M)、电子台秤(TCS-E-150型)、牛用地秤等(ND3011-S尼岛)。1.2 试验分组与设计选取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生长期锦江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各组牛每头每天分别补饲1.0、2.0、3.0、4.0 kg(预试期4.0 kg已达其最大精料采食量的90%)的精料,粗饲料自由采食。试验预计30天完成,其中预试期10天,正式期20天(正式期前15天只进行饲喂和呼吸测热套头训练,最后5天进行呼吸测热)。1.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试验日粮由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两部分组成,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见表1-1。试验牛采取舍饲栓系饲喂,自由饮水,每天7:00和16:00各饲喂一次。饲喂顺序为先精后粗。定期进行清理粪便和卫生防疫。表1-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计)Table1-1 The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ic diet experiment (%,DM)精料成分Concentrate ingredients含量Content营养水平Nutrient level精料Concentrate粗料Forage玉米Corn(%)70.00干物质DM(%)81.0025.10麦麸Wheat bran(%)6.00粗蛋白质CP(%)13.3915.24豆粕Soybean meal(%)10.00粗脂肪EE(%)11.147.83菜籽粕Rapeseed meal(%)6.00钙Ca(%)0.650.10小苏打NaHCO3(%)1.20磷P(%)0.410.06石粉Limestone(%)2.00总能值(MJ/kg)19.1318.09食盐Nacl(%)0.80预混料Premix1)(%)4.00合计Total(%)100.00 1)预混料为每千克精料提供The premix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concentrates:VA25 000 IU, VD3 40 000 IU, VE1000 IU, Fe60 mg, Mn48 mg, Zn 48 mg, Cu12 mg, I0.30 mg, Se0.36 mg.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收集饲料原料及剩料每天饲喂前后详细记录精料喂量,粗饲料投料量和剩料量,用以计算干物质采食量。试验开始及结束前,采用四分法采集饲粮样品,之后使用常压烘干减量法,即在65 ℃烘干48 h,再回潮24 h,经粉碎过筛之后,测定其中干物质。1.5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各项指标及其测定方法如下1.5.1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日粮原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综合净能等测定参照杨胜方法[12]。1.5.2 生长性能的测定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连续两天在早饲前对试验牛进行空腹称重,分别以两天的平均值做为初始体重和末体重,计算代谢体重。1.5.3 产热量的测定产热量测定主要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小室(80 cm × 80 cm × 80 cm)[13],顺磁式氧分析仪(SIGNAL 8000 M)和高精度气体流量计等来完成。首先根据风速和出气口面积计算出单位时间空气流量,之后根据出气氧气浓度变化计算出试验动物的耗氧量。根据Mclean和Tobin的计算方法[14]计算产热量 HP= 0.2047×△FO2 × V × 60 /kg0.75HP代谢产热量(kJ/kg0.75);0.2047单位耗氧量的代谢产热系数(kJ/L) ;△FO2入气、排气的氧气浓度差(%);V标准状态下的呼吸测热小室每分钟排气量(L/min);6060 min;kg0.75单位代谢体重。测定产热量之前,首先要用氮气校正法对该呼吸测热装置进行气密性和稳定性检测,并将整个系统加以检验和校正。经测定该系统的校正系数0.95。试验牛在呼吸测热时应处于站立状态,每次呼吸测热15 min,排气量约为240 L/min。1.6 试验原理1.6.1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特征反刍动物独特的瘤胃结构可以很好的利用单胃动物难以消化的粗纤维等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瘤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很多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淀粉糖类能被消化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然后被动物体吸收利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15]。通过进入流经瘤胃壁的血液,挥发性脂肪酸被转运至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利用,为反刍动物提供三分之二的总能需要量[16]。因此相比于单胃动物,反刍动物能够更好地利用结构性多糖供能。1.6.2 产热量测定仪器工作原理产热测定开始前,使用开放式呼吸测热小室套住试验牛头部,保证试验牛呼出的气体全部从呼吸测热小室的排气口排出。用安装在排气口处的气体流量计记录排出小室的气体流量,顺磁式氧分析仪则记录每分钟抽取测定出气口氧气浓度,之后再根据进、出气口氧气浓度差、排出小室的气体流量和相应公式计算出试验动物的产热量。小室内壁位置和出气口各安放有一个小型轴流风扇。安放在内壁的风扇吹出的气流朝向小室的顶部位置,用以将测热小室内的气体充分搅匀,同时可以避免试验动物头部受到气流的吹扰;安放在出气口位置的风扇则是为了将动物排出的气体进行充分搅匀并匀速排出呼吸小室。1.7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之后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表示。2 结果与分析2.1 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由表1-2可以看出,随着精料喂量的增加,试验牛的总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提高。4个组中,试验4.0 kg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0 kg组和试验2.0 kg组(P<0.05),其平均日增重在4个组中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此外,4个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试验4.0 kg组总能摄入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试验2.0和3.0 kg组的代谢产热量显著高于试验1.0 kg组(P<0.05),而试验4.0 kg组的代谢产热量则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表1-2精料补饲水平对锦江牛总能摄入和代谢产热量的影响Table 1-2 Effects of concentrate supplemental levels on total energy intake and heat production of Jinjiang beef cattle项目组别 GroupsItem1,02.03.04.0活体重Live weight (kg)345.33±18.88345.00±20.52344.67±18.61345.67±15.37代谢体重Metabolic weight (kg0.75)80.09±1.8980.03±2.0679.98±1.8780.16±1.55粗料干物质采食量Forage DMI (kg/d)4.25±0.04d3.55±0.08c2.84±0.15b2.36±0.14a总干物质采食量Total DMI (kg/d)5.06±0.06b5.18±0.14b5.29±0.26ab5.61±0.23a摄入总能Total energy intake (MJ/d)92.55±1.21b95.37±2.53b98.18±4.67b104.99±4.27a平均日增重ADG (kg/d)0.40±0.04d0.49±0.04c0.63±0.03b0.75±0.04a代谢体重摄入总能Metabolic weight total energy intake (kJ/kg0.75)1156.40±32.101192.52±34.151228.03±51.271309.93±37.82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 (L)1782.76±70.601799.98±48.371839.63±88.041913.43±94.44代谢产热量Heat production (kJ/kg0.75·d)439.66±25.36c460.62±37.49b470.76±20.42b492.47±35.36a2.2 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图1-1日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采食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Fig. 1-1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erage daily gain and unit metabolic weight total energy intake四个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40±0.04(kg/d)、0.49±0.04(kg/d)、0.63±0.03(kg/d)、0.75±0.04(kg/d);平均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分别为1156.40±32.10(kJ/kg0.75·d)、1192.52±34.15(kJ/kg0.75·d)、1228.03±51.27 (kJ/kg0.75·d)、1309.93±37.82(kJ/kg0.75·d)。如图1-1所示,利用回归公式法得到GE与△W的回归方程式为GE(kJ/kg0.75·d)= 423.91△W + 980.79(P<0.01,r=0.79)。且当△W=0时,维持需要下的总能需要量Gem= 980.79kJ/kg0.75·d。增重总能需要量423.91 kJ/kg0.75·d。2.3 日增重与产热量的回归分析/图1-2日增重与产热量的线性回归分析Fig. 1-2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erage daily gain and heat production试验1.0、2.0、3.0和4.0 kg四个组平均产热量分别为439.66±25.36(kJ/kg0.75·d)、460.62±37.49(kJ/kg0.75·d)、470.76±20.42(kJ/kg0.75·d)、492.47±35.36(kJ/kg0.75·d),由图1-2可得出试验牛产热量(HP, kJ/kg0.75·d)与日增重(△W,kg/d)呈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HP(kJ/kg0.75·d)=90.758△W+417.53,(P<0.01,r=0.77),且当△W=0时,维持需要下产热量(即维持净能需要量)为417.53 kJ / kg0.75·d。2.4 生长期锦江牛净能需要量由锦江牛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回归方程GE(kJ/kg0.75·d)=423.91△W+980.79(P<0.01,r2=0.79)可知,锦江牛维持总能需要量为GEm =980.79 kJ/kg0.75·d,维持净能需要为NEm=417.53 kJ/kg0.75·d,因此其维持总能转化为维持净能的转化效率为fm=417.53÷980.79=42.57%。并且由增重与单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的回归方程、总能与增重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生产总能转化为生产净能效率与维持能量转化效率相同可得出生产总能转化为生产净能的效率为fp=fm=42.57%,再由增重与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的回归方程得出,每增重1kg,需要生产总能GEp=423.91kJ/kg0.75·d,生产净能NEp =423.91kJ/kg0.75·d×42.57%=180.46 kJ/kg0.75·d。最后再根据析因法,生长动物的净能需要量可分为生产净能和维持净能,可知NE(kJ/kg0.75·d)=NEm+NEp=180.46△W+417.53。3 讨论3.1 不同能量水平对锦江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肉牛能量需要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肉牛的品种不同,能量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品种相同的肉牛,因为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彼此的能量需要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变异系数大约在10%到12%之间[17]。Webster[18]也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饲喂4种不同品种的生长阉牛,利用能量平衡试验以测量其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研究发现,不同品种和性别的试验牛之间其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估测值差异显著。Lee等[19]也用多种方法对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牛的维持代谢能和产热量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牛其维持代谢能和产热量都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以上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动物的品种、性别和年龄不同,也与其自身的特有的生化代谢机制和消化生理特点存在差异有关。同种动物生成不同产品所需的能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脂类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其次是奶和蛋白质产品。所有动物产品中,胎儿组织对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由此可以看出,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在形成蛋白质和胎儿组织时一般较低。Bailey等[20]对妊娠母牛的能量需要进行研究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行,母牛的产热量会逐渐升高,且在妊娠中后期,怀单胎的妊娠母牛比怀双胎的妊娠母牛沉积的能量要增加14%,体重、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都会有所下降。动物对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和需要量很容易受到生存环境、采食量及饲料种类的影响。环境温度较低时,动物会大量产热,通过这些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而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动物会降低采食量和减少活动,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热。此外,通过水分的蒸发也可以令动物散失部分热量[21]。Webster[22]对试验母牛能量需要量进行研究时发现,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母牛对能量的需求会有一定的差异,且母牛的维持能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本试验中,试验4.0 kg组其能量摄入量为104.99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0.75 kg/d。刘道扬等[23]对11-12月龄体重在275.57 kg左右的夏南牛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总能为91.72 MJ/d时,其日增重440±78 g/d。邹彩霞[24]对12~13月龄平均体重220 kg生长母水牛的研究结果显示,总能摄入量78±2.395 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0.90±0.09 kg/d,而穆阿丽等[3]对293.29±8.79 kg 的10月龄杂交肉牛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总能105±6.57 MJ/d时,其平均日增重为1.26±0.08 kg/d。以上试验增重效果均高于本试验,可能是因为锦江牛属于小体型的牛种,而试验牛品种的不同,所处的生长阶段,日粮组成等存在的差异是造成增重效果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3.2 不同品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比较动物摄入的饲料能量中,有一部分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即维持净能[16]。对于肉牛来说,维持时的能量主要用于绝食代谢的消耗和随意活动的消耗,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时抵抗环境应激所造成的消耗。我国肉牛饲养标准推荐的维持净能需要量为0.322 W0.75MJ,这一数值适用于较理想的环境,即温度中立、舍饲状态下有轻微活动,并且环境中无应激的条件下。其中有许多影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因素,比如动物种类、饲料组成、饲养水平等。舍饲和放牧两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牛的能量维持需要也会有影响。放牧时的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据测定,水平行走时的牛每行走1km,每千克体重的消耗增加1.84-2.00 KJ,垂直运动时,每kg体重垂直运动1 m,能量消耗为 27.17 J;此外也有研究报道,逍遥运动的试验牛在临界温度条件下其维持净能为0.319W0.75MJ,而在栓系条件下其维持净能会减少13%左右,也就是说,动物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支持其比安静状态下多出来的活动量。而不同气温条件下牛的能量维持需要也不同[25],Gibb[26]认为,高温条件下的乳牛维持能量需要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其处在中等热应激时维持所需的能量会增加7%左右,处在严重热应激时会增加25%左右。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下,动物对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对维持能量的需求降到最低,而在冷、热应激两种条件下其对能量利用效率则都会降低,对维持能量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外界的环境温度也是测定动物能量需求时一个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穆阿丽等[2]对7-10月龄体重在183.58±7.89 kg的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生长牛研究中测定的总能维持需要为964.10 kJ/ kg0.75·d,而高艳霞等[27]对体重在300~350 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的研究结果中测定的总能维持需要量则为1075.95 kJ / kg0.75·d。崔秋佳[28]分别对90~120 kg与140~200 kg荷斯坦牛做过研究,得出的总能维持需要量分别为1.013 MJ/kg0.75·d和1075.95 kJ / kg0.75·d。本试验中根据GE与△W的回归方程式GE(kJ/kg0.75·d)=423.91△W+980.79可得到维持需要下单位代谢体重总能需要量为980.79 kJ/kg0.75·d,低于以上的各项试验结果。其原因除了试验牛的品种、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外,试验时的外界环境、精粗饲料的来源与组成、饲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都可能是造成各品种牛总能维持需要量差异的主要因素。3.3 不同品种牛生产净能与总能转化效率的比较本试验测定的生长期锦江牛每公斤增重需要生长净能180.46 kJ/kg0.75·d。穆阿丽等[3]对7-10月龄体重为183.58±7.89 kg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生长牛研究结果显示,每千克增重需净能16.94 MJ,与本试验结果相近。而张拴林等[29]测定的荷斯坦犊牛每千克增重需要净能需要量(10.97 MJ)和穆阿丽[2]测定的4-6月龄体重为105.3±2.50 kg的利木赞和鲁西黄牛杂交犊牛每千克增重需要净能(11490 kJ)都比本试验结果低。除了试验牛的品种不同外,其他因素如试验牛所处的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和对能量的消化利用效率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每千克增重的净能需要量不同。邹彩霞等[30]对14-15月龄生长水牛研究得到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41.4%,与本试验中得到的锦江牛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42.57%)相近。赵峰[31]对后备母水牛研究得到总能到净能的转化效率为38.64%,转化效率相对于本试验结果较低。各品种牛不同生长阶段总能代谢率见表1-3,由此可以看出牛的品种不同、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总能代谢率也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牛的品种差异、不同生长阶段导致的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同。本试验粗饲料为玉米全株青贮,相比于其他试验所用粗饲料干稻草,玉米全株青贮的消化率脚高,这也可能是本试验测定的总能代谢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胡令浩和谢敖云[32]在对生长期耗牛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摄入总能从14.39 MJ/d增加至75.02 MJ/d,能量代谢率从50%提高到70%,说明摄入的总能不同也会影响总能代谢率。表1-3不同品种牛总能代谢率Table 1-3 Different cattle and age metabolism rate of energy牛品种总能代谢率作者荷斯坦奶牛63.73%边革等[101]14~15月龄母水牛54.23%邹彩霞等[98]荷斯坦泌乳奶牛57.48%马媚[102]后备母水牛59.23%赵峰[99]4~6月龄利鲁杂交牛56.92%穆阿丽等[87]7~10月龄利鲁杂交牛54.20%穆阿丽[88]湘中黑牛68.05%刘道扬[103]夏南牛46.32%~55.11%刘道扬[103]18月龄杂种黄牛49%~51%Giri等[104]4 结论平均体重为(345.17±15.73)kg的锦江牛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量(GE,kJ/kg0.75·d)与日增重(△W,kg/d)的关系为:GE(kJ/kg0.75·d)=423.91△W+980.79(P<0.01,r=0.79)。维持总能需要量GEm=980. 79kJ/kg0.75·d。增重总能需要量423.91 kJ/kg0.75·d。生长期锦江牛总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GE/NE)为42.57%,维持净能需要量为NEm=417.53 kJ/ kg 0.75·d。致谢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颜培实教授。四年以来,导师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充沛的教学热情、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对令我受益良多。本论文从申报、开题、中期检查和最终定稿,每一步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同时,感谢江西高安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给了我实习的机会,感谢我的师兄朱昊鹏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大量帮助和支持鼓励,感谢我的师兄王深圳、李东岭、师姐张萌萌在实习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照顾。参考文献[1] 麻海峰, 常征, 杨光辉. 牛肉的营养价值及排酸、速冻工艺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 (7):34-36[2] 穆阿丽, 吴乃科, 刘法孝, 等. 4~6月龄杂交犊牛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28(1): 23-26.[3] 穆阿丽, 杨在宾, 吴乃科, 等. 7~10月龄杂交肉牛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8(4): 519-523.[4] 张晓明. 秦川牛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M].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4.[5] 刘道杨, 付戴波, 瞿明仁, 等. 12~13月龄湘中黑牛的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J]. 动物营 养学报, 2013, 25(12): 3013-3019.[6] 高艳霞, 于志, 曹玉凤, 等. 300~350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蛋白质代谢规律研究[J]. 畜牧 兽医学报, 2014, 45(9): 1295-1301. [7] 王荣民, 吴志勇. 锦江牛及其杂交改良效果[A]. 第九届(201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 集[C].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2014:5[8] 包淋斌, 黎力之, 潘柯, 等. 花生藤在锦江牛瘤胃降解率测定[J]. 饲料研究, 2015, (11): 34-38.[9] 王福春, 瞿明仁, 欧阳克蕙, 等.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对锦江牛体内营养物质 消化率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15, (13): 45-47.[10] 徐振松. 广藿香精油和苍术精油对热应激锦江牛瘤胃发酵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M].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4.[11] 付戴波, 瞿明仁, 宋小珍, 等. 中药复方制剂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 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49(1): 53-56.[12] 杨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13] Yan P, Ito 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t Production in Piglets [J]. Nihon Chikusan Gakkaiho, 2001, 72(7): 69-73.[14] Mclean JA, Tobin G. Animal and human calorimetr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5] Barcroft J. Absorption of acetic propionic and butyric acids from alimentary canal[J]. Biochemical Journal, 1944, 38: 3[16] 杨凤. 动物营养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2.[17] Herd RM, Archer JA, Arthur PF. Reducing the cost of beef production through genetic improvement in residual feed intak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to application1 [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3, 81(13_suppl_1): 9-17.[18] Webber 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2003, 62(2): 539-543.[19] Lee SC, Thak TY, Kim KH, et al. Metabolizable Energy Requirement of Growing Hanwoo Bulls for Maintenance by Energy Equilibrium Metho [J]. 2003, 45(1): 123-130.[20] Bailey CL, Prado-Cooper MJ, Wright EC, et al. Effects of maintenanc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beef cows on cow and calf performance [J].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Report, 2008, 43(3): 50-56.[21] Blaxter KL. Energy metabolism in animals and ma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2] Webster AJF. Direct effects of cold weather on the energetic efficiency of beef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anada [J].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La Revue Veterinaire Canadienne, 1970, 50(3): 563-573.[23] 刘道杨, 付戴波, 瞿明仁, 等. 11~12月龄夏南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J]. 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4): 802-806.[24] 邹彩霞. 生长水牛能量代谢及其需要量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9.[25] 穆阿丽. 肉牛生长期能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及其需要量的研究[M]. 泰安: 山东农业大 学, 2006.[26] Gibb DJ.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 7th ed [J].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1997, 38(10): 662.[27] 高艳霞, 于志, 曹玉凤, 等. 300~350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能量代谢规律研究[J]. 畜牧兽 医学报, 2014, 45(9): 1549-1554.[28] 崔秋佳. 犊牛生长期(90~120kg,140~200kg)能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及其需要量研究[M].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3.[29] 张拴林, 刘强, 黄应祥, 等. 荷斯坦犊牛日粮能量代谢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7): 923-929.[30] 邹彩霞, 杨炳壮, 梁贤威, 等. 14~15月龄母水牛能量需要量初探[J]. 畜牧与兽医, 2011, 43(1): 41-45. [31] 赵峰. 后备母水牛能量需要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M]. 南宁: 广西大学, 2007.[32] 胡令浩, 谢敖云. 生长期牦牛能量代谢和瘤胃代谢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2, (4): 1-6.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材料 2
1.2 试验分组与设计 2
1.3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3
1.4样品采集与处理 3
1.5指标测定与方法 3
1.5.1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3
1.5.2生长性能的测定 3
1.5.3产热量的测定 3
1.6 试验原理 4
1.6.1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特征 4
1.6.2 产热量测定仪器工作原理 4
1.7数据处理 5
2.结果与分析 5
2.1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 5
2.2单位代谢体重总能摄入与日增重 6
2.3日增重与产热量的回归分析 7
2.4生长期锦江牛净能需要量 7
3.讨论 8
3.1不同能量水平对锦江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8
3.2不同品种牛能量维持需要的比较 8
3.3不同品种牛生产净能与总能转化效率的比较 9
4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锦江牛增重与代谢产热量的关系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