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276基因在大肠杆菌o157h7对细胞粘附和小鼠致病性中的作用

:Z3276基因可编码一个假定的被称为尖端粘附素的菌毛蛋白,为了研究其在粘附、侵袭和致病性方面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对离体培养的IPEC-J2细胞进行粘附和侵袭试验,并对随机分组的小鼠进行大肠杆菌O157:H7亲本株和O157:H7(△Z3276)缺失株的攻菌试验,攻菌量分别为2×109cfu、2×108cfu、2×107cfu、2×106cfu、2×105cfu,记录小鼠的剖检变化、死亡数、死亡率及存活率,并检测未死亡小鼠粪便排菌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07cfu/mL、104cfu/mL和102cfu/mL三个不同浓度下亲本株的粘附率和侵袭率都要高于缺失株。攻亲本株小鼠的死亡率高于攻缺失株小鼠的死亡率,大肠杆菌O157:H7(△Z3276)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要大于大肠杆菌O157:H7亲本株。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缺失Z3276基因的大肠杆菌O157:H7的粘附、侵袭和致病力要弱于大肠杆菌O157:H7亲本株。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IPECJ2细胞的培养及传代2
1.2.2 IPECJ2细胞铺板2
1.2.3粘附实验3
1.2.4侵袭实验3
1. 2. 5小鼠致病性研究实验3
1. 2. 5小鼠粪便的收集处理3
2结果与分析4
2.1实验结果4
2.1.1粘附侵袭实验结果4
2.1.2小鼠致病性研究实验结果5
2.1结果分析5
3讨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Z3276基因在大肠杆菌O157:H7对细胞粘附和小鼠致病性中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8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