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在团头鲂脂肪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探究
黄连素有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抗氧自由基作用以及降糖调脂,保肝护肝等作用,但在鱼类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探究黄连素在团头鲂体内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实验选取重为(80.00±0.90g)的团头鲂320尾,随机放养于16个网箱中,设计4种不同试验日粮(正常脂肪日粮、正常脂肪日粮+50mg/kg黄连素、高脂日粮、高脂日粮+50mg/kg黄连素),投喂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细胞显微结构、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等的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脂肪日粮组相比,正常脂肪日粮添加50mg/kg黄连素,显著提高提高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黄连素还能有效修复高脂饲料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提高基因表达活性。实验结果为黄连素在水产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3
1.1动物和试剂 3
1.2分组与建立动物模型 3
1.3实验动物处理和数据采集4
1.4实验鱼的日料成分分析4
1.5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4
1.6检测基因表达活性4
1.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超微结构检查5
1.8分析方法 5
2结果与分析5
2.1生长性能差异5
2.2饲料配方以及营养成分5
2.3全鱼常规营养指标6
2.4血浆中生化指标7
2.5 RNA的表达分析8
2.6显微镜下肝细胞的观察8
3 讨论8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 生长性能差异5
表2 饲料配方以及营养成分6
表3 常规营养指标(全鱼)6
表4 血浆脂代谢因子指标7
表5 基因表达8
黄连素在团头鲂脂肪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探究
引言
引言
黄连素学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肿瘤、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抗氧自由基作用和抗消化性溃疡等作用[1] ,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黄连素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的活性,保肝的作用[2]。
在水产养殖中,脂质是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它能为鱼类生长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磷脂,对维持生物膜结构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3]。但矛盾的是,当脂肪含量提高达到起促进生长作用的水平时,就容易造成多余的脂质沉积在鱼类的肝胰脏或其他脂肪组织,就会导致脂质平衡被破坏,造反而引发生长不良,成活率低和适应环境和病原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情况[4],引起鱼类脂类代谢异常和紊乱。而鱼类的疾病中肝脏的病变和损伤对鱼类影响最大,肝脏是代谢器官,因此肝脏损伤病变后,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排毒能力大大下降、身体机能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肝脏的病变中,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重也最普遍。
在现有的养殖的鱼类中,团头鲂对于脂肪含量高的饲料更敏感,更容易患脂肪肝[5]。团头鲂是一种杂食性偏草食性鱼类,生活在淡水中。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市场价值很高,是淡水养殖中重要的优质产品[6]。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高能低蛋白饲料应用广泛,导致团头鲂肝脏组织中脂肪沉积,导致其生长缓慢,肝脏受损,健康程度大大受损。寻找一个有效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很重要也很急迫。因此,我们拟通过研究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连素,探讨黄连素调节团头鲂脂肪代谢的作用及机制,为黄连素在团头鲂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和试剂
试验用动物是同时期,饲养状况相同,体况相似差异不显著,开始养殖实验时的个体体重为 80±0.9 g的团头鲂 320 尾,取自江苏省扬州市的鱼类孵化场,在南京市浦口区大学水产系试验基地进行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均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然光照。试剂有,黄连素(Sigma,美国);MS222 (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Sigma,美国)。
1.2 分组与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前,首先临时保持在浮动网箱(3m × 3m × 3m, 长:宽:高)中并饲喂市面购买的常规日粮,进行初步的适应,为期一周。适应后将320尾团头鲂随机分开饲养在16个水箱(2m × 1m × 1m, 长:宽:高)中,每个水箱20尾,16个水箱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 4 类日粮,分别是正常脂肪日粮(NF,5% 脂肪),正常脂肪日粮+50mg/kg黄连素(BNF),高脂肪日粮(HF ,11% 脂肪),高脂肪日粮 + 50mg/kg 黄连素(BHF)。饮食的搭配是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出的,也满足团头鲂的营养需要。饲养8周,维持自然环境。每天手动喂 3 次,喂至明显饱食。每天监测水温、溶解氧(DO)和 pH 值,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在 25~32°C 之间, pH 值在 7~7.6 之间波动,溶解氧保持在 5 mg/L 以上,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保持在 0.2 和 0.005 ml/L 以下。饲养结束之后随机选取样品同时屠宰。
1.3 实验动物处理与数据采集
实验鱼养殖之前记录好初始体重,在养殖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记录实验鱼的特定增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以及成活率。
养殖实验进行8周后,结束养殖实验,饥饿处理24小时,每组随机挑选5尾团头鲂,按照 100 mg/L 的比例将 MS222 与水混合,然后将选定的样品团头鲂放入有MS222 的水中进行麻醉[7],同时进行样品采集。然后迅速用肝素化注射器在尾静脉取血并立即转入肝素化毛细管,保存为血液样本,然后血液样本立即在 4℃ 的条件下,在 2500 rpm 转速下,分离10分钟,分离出的血浆上清液在–70℃ 以下的条件下冷冻保存,以便接下来的分析。血样采集后,将组织(肝脏、肠系膜脂肪组织和背白肌)从样品上提取放在冷冻条件下,并存储于70℃ 的条件下。以便之后的分析。最后,将样品鱼的肝脏用 2.5 % 戊二醛制作成肝组织学观察标本。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3
1.1动物和试剂 3
1.2分组与建立动物模型 3
1.3实验动物处理和数据采集4
1.4实验鱼的日料成分分析4
1.5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4
1.6检测基因表达活性4
1.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超微结构检查5
1.8分析方法 5
2结果与分析5
2.1生长性能差异5
2.2饲料配方以及营养成分5
2.3全鱼常规营养指标6
2.4血浆中生化指标7
2.5 RNA的表达分析8
2.6显微镜下肝细胞的观察8
3 讨论8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 生长性能差异5
表2 饲料配方以及营养成分6
表3 常规营养指标(全鱼)6
表4 血浆脂代谢因子指标7
表5 基因表达8
黄连素在团头鲂脂肪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探究
引言
引言
黄连素学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肿瘤、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抗氧自由基作用和抗消化性溃疡等作用[1] ,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黄连素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的活性,保肝的作用[2]。
在水产养殖中,脂质是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它能为鱼类生长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磷脂,对维持生物膜结构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3]。但矛盾的是,当脂肪含量提高达到起促进生长作用的水平时,就容易造成多余的脂质沉积在鱼类的肝胰脏或其他脂肪组织,就会导致脂质平衡被破坏,造反而引发生长不良,成活率低和适应环境和病原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情况[4],引起鱼类脂类代谢异常和紊乱。而鱼类的疾病中肝脏的病变和损伤对鱼类影响最大,肝脏是代谢器官,因此肝脏损伤病变后,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排毒能力大大下降、身体机能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肝脏的病变中,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重也最普遍。
在现有的养殖的鱼类中,团头鲂对于脂肪含量高的饲料更敏感,更容易患脂肪肝[5]。团头鲂是一种杂食性偏草食性鱼类,生活在淡水中。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市场价值很高,是淡水养殖中重要的优质产品[6]。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高能低蛋白饲料应用广泛,导致团头鲂肝脏组织中脂肪沉积,导致其生长缓慢,肝脏受损,健康程度大大受损。寻找一个有效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很重要也很急迫。因此,我们拟通过研究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连素,探讨黄连素调节团头鲂脂肪代谢的作用及机制,为黄连素在团头鲂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和试剂
试验用动物是同时期,饲养状况相同,体况相似差异不显著,开始养殖实验时的个体体重为 80±0.9 g的团头鲂 320 尾,取自江苏省扬州市的鱼类孵化场,在南京市浦口区大学水产系试验基地进行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均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然光照。试剂有,黄连素(Sigma,美国);MS222 (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Sigma,美国)。
1.2 分组与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前,首先临时保持在浮动网箱(3m × 3m × 3m, 长:宽:高)中并饲喂市面购买的常规日粮,进行初步的适应,为期一周。适应后将320尾团头鲂随机分开饲养在16个水箱(2m × 1m × 1m, 长:宽:高)中,每个水箱20尾,16个水箱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 4 类日粮,分别是正常脂肪日粮(NF,5% 脂肪),正常脂肪日粮+50mg/kg黄连素(BNF),高脂肪日粮(HF ,11% 脂肪),高脂肪日粮 + 50mg/kg 黄连素(BHF)。饮食的搭配是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出的,也满足团头鲂的营养需要。饲养8周,维持自然环境。每天手动喂 3 次,喂至明显饱食。每天监测水温、溶解氧(DO)和 pH 值,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在 25~32°C 之间, pH 值在 7~7.6 之间波动,溶解氧保持在 5 mg/L 以上,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保持在 0.2 和 0.005 ml/L 以下。饲养结束之后随机选取样品同时屠宰。
1.3 实验动物处理与数据采集
实验鱼养殖之前记录好初始体重,在养殖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记录实验鱼的特定增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以及成活率。
养殖实验进行8周后,结束养殖实验,饥饿处理24小时,每组随机挑选5尾团头鲂,按照 100 mg/L 的比例将 MS222 与水混合,然后将选定的样品团头鲂放入有MS222 的水中进行麻醉[7],同时进行样品采集。然后迅速用肝素化注射器在尾静脉取血并立即转入肝素化毛细管,保存为血液样本,然后血液样本立即在 4℃ 的条件下,在 2500 rpm 转速下,分离10分钟,分离出的血浆上清液在–70℃ 以下的条件下冷冻保存,以便接下来的分析。血样采集后,将组织(肝脏、肠系膜脂肪组织和背白肌)从样品上提取放在冷冻条件下,并存储于70℃ 的条件下。以便之后的分析。最后,将样品鱼的肝脏用 2.5 % 戊二醛制作成肝组织学观察标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