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制备高压煎煮工艺优选
摘 要补阳还五汤方在现代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广泛,补阳还五汤,一个传统的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此方最早来源于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一书。我们选择高效简易的补阳还五汤的制备工艺,采用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煎煮的主要因素如:煎煮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温度条件进行考察,最后以煎煮液中提取出来的黄芪甲苷的含量、阿魏酸的含量以及总固体的含量作为试验结果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影响煎煮结果的主要因素煎煮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温度的改变,利用HPLC法测定高压条件下在不同因素改变条件下黄芪甲苷以及阿魏酸含量,得出结论结果,依据最后结果分析总结来确定补阳还五汤高压煎煮工艺最适条件。目 录
1 绪论
1.1补阳还介五汤的简介 1
1.1.1 概述 1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1.3 方解 1
1.1.4 方中各味中药的功能 2
1.1.5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 3
1.1.6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3
1.2 药物高压煎煮的意义 3
1.3 补阳还五汤方表成分代表成分的性质以及结构 4
1.3.1 黄芪甲苷 4
1.3.2 阿魏酸 5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设备 7
2.1.1 仪器设备 7
2.1.2 药材 7
2.1.3 试剂 7
2.1.4 对照品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 正交试验设计 7
2.2.2 实验说明 8
2.2.3 实验步骤 9
2.2.4 实验注意事项 9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11
3.1.1 色谱条件 11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3.1.4 线性关系考察 14
3.1.5 精密度试验 14
3.1.6 稳定性试验 14
3.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项 9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11
3.1.1 色谱条件 11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3.1.4 线性关系考察 14
3.1.5 精密度试验 14
3.1.6 稳定性试验 14
3.1.7 重复性试验 14
3.1.8 样品测定 15
3.2 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15
3.2.1 色谱条件 15
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
3.2.4 阴性关系考察 18
3.2.5 线性关系考察 18
3.2.6 精密度试验 18
3.2.7 稳定性试验 19
3.2.8 重复性试验 19
3.4 正交试验分析 20
3.4.1 实验结果记录 20
3.4.2 实验结果分析 20
3.5 验证实验 21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 绪论
1.1补阳还介五汤的简介
1.1.1 概述
补阳还五汤方剂是由黄芪、当归、红花等七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是补气活血、消除血瘀、疏通脉络,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中风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1]。该方最开始的剂型为传统的汤剂,经多年临床研究和应用,证明疗效确切。补阳还五汤治疗的症候属于气虚血瘀导致的半身不遂,因此治宜采用补气活血之法。经过试验分析得出最后结果,分析不同高压煎煮条件下不同因素改变对补阳还五汤剂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规范工艺参数,制定煎煮标准,提高煎煮疗效,为补阳还五汤方的煎煮工艺优选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补阳还五汤方原为传统煎煮汤剂,经多年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为了应用方便,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的性质及药物临床应用特点,现代学者把汤剂改为口服液、胶囊等多种剂型。但是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还是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近几年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超声波提取技术、浸渍法、渗漉法等。我们要结合方中药材本身的特点,以总固体、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为考核目标,选择补阳还五汤中有效成分提取提供的最佳工艺[2]。
1.1.3 方解[1]
原书记载处方:黄芪生,四两[125g]; 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现代常用处方:黄芪120g(生),归尾6g ,赤芍4.5g ,地龙3g(去土),川芎3g ,桃仁3g,红花3g
在补阳还五汤方中,君药是生黄芪,而且生黄芪在本方中重用,起到了大补脾胃元气的作用。此方中臣药为当归尾,因为当归尾长于活血又能养血,破血又不伤正。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和地龙几味药材共为佐药,在本方中协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具有活络的作用。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一般气虚属脾,故此方中用大量的黄芪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故此方中配伍当归尾等其他六味中药入肝,以达到疏肝祛风、除风活血的功效;加入地龙疏通经络然后活血。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特点是大剂量的补气药与少剂量的活血药相互配伍,气营活血又不伤正气,故有补气、活血以及通络的功效。所有的药相互配合在一起,大量的补气药与少量的活血药相配,就可以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1.1.4 方中各味中药的功能[3]
1.1.4.1 黄芪 君药——生黄芪:味甘,性温。归脾经和肺经。在本方中重用。现代中药学研究已经证实黄芪中主要含的成分为有机苷类、黄酮、黄芪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能够补气健脾,大补脾胃之元气;同时升阳举陷,使气血旺行,瘀去络通;同时具有生肌托毒、固表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现代中药学研究已经证实黄芪中主要含的成分为有机苷类、黄酮、黄芪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在补阳还五汤方中之所以大量使用黄芪之是因为黄芪可以促使机体中基本的物质进行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起到犹如“酶”的作用;可促使精血转化为气,故有补气之功;黄芪还能够激发推动气机,其运用精血营卫的功能从而达到固表之效。
1.1.4.2 当归尾 臣药——味甘,辛,微苦。归心经、肝经和脾经。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补血调经以及润肠通便。当归尾所治病证通常为淤血积滞肿痛及经闭不通等证。当归尾有“补血之圣药”的称呼,因为当归尾活血养血又不伤血。当归尾中主要含的成分有中性油成分、酸性油成分、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
1.1.4.3 赤芍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痛散瘀。赤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赤芍苷等。赤芍的几个主要功效如下:镇痛镇静、清热、解除痉挛和抗惊厥,还具有改善心肺的功能。赤芍有抑制多类杆菌、球菌和一些具有致病性真菌的功能;赤芍还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并且能够降低血糖保护肝脏。此外,赤芍同时具有抗缺氧和抗肿瘤的作用。
1.1.4.4 川芎 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和心包经。
1 绪论
1.1补阳还介五汤的简介 1
1.1.1 概述 1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1.3 方解 1
1.1.4 方中各味中药的功能 2
1.1.5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 3
1.1.6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3
1.2 药物高压煎煮的意义 3
1.3 补阳还五汤方表成分代表成分的性质以及结构 4
1.3.1 黄芪甲苷 4
1.3.2 阿魏酸 5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设备 7
2.1.1 仪器设备 7
2.1.2 药材 7
2.1.3 试剂 7
2.1.4 对照品 7
2.2 方法与结果 7
2.2.1 正交试验设计 7
2.2.2 实验说明 8
2.2.3 实验步骤 9
2.2.4 实验注意事项 9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11
3.1.1 色谱条件 11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3.1.4 线性关系考察 14
3.1.5 精密度试验 14
3.1.6 稳定性试验 14
3.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项 9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11
3.1.1 色谱条件 11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
3.1.4 线性关系考察 14
3.1.5 精密度试验 14
3.1.6 稳定性试验 14
3.1.7 重复性试验 14
3.1.8 样品测定 15
3.2 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15
3.2.1 色谱条件 15
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
3.2.4 阴性关系考察 18
3.2.5 线性关系考察 18
3.2.6 精密度试验 18
3.2.7 稳定性试验 19
3.2.8 重复性试验 19
3.4 正交试验分析 20
3.4.1 实验结果记录 20
3.4.2 实验结果分析 20
3.5 验证实验 21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 绪论
1.1补阳还介五汤的简介
1.1.1 概述
补阳还五汤方剂是由黄芪、当归、红花等七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是补气活血、消除血瘀、疏通脉络,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中风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1]。该方最开始的剂型为传统的汤剂,经多年临床研究和应用,证明疗效确切。补阳还五汤治疗的症候属于气虚血瘀导致的半身不遂,因此治宜采用补气活血之法。经过试验分析得出最后结果,分析不同高压煎煮条件下不同因素改变对补阳还五汤剂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规范工艺参数,制定煎煮标准,提高煎煮疗效,为补阳还五汤方的煎煮工艺优选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补阳还五汤方原为传统煎煮汤剂,经多年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为了应用方便,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的性质及药物临床应用特点,现代学者把汤剂改为口服液、胶囊等多种剂型。但是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还是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近几年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超声波提取技术、浸渍法、渗漉法等。我们要结合方中药材本身的特点,以总固体、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为考核目标,选择补阳还五汤中有效成分提取提供的最佳工艺[2]。
1.1.3 方解[1]
原书记载处方:黄芪生,四两[125g]; 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现代常用处方:黄芪120g(生),归尾6g ,赤芍4.5g ,地龙3g(去土),川芎3g ,桃仁3g,红花3g
在补阳还五汤方中,君药是生黄芪,而且生黄芪在本方中重用,起到了大补脾胃元气的作用。此方中臣药为当归尾,因为当归尾长于活血又能养血,破血又不伤正。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和地龙几味药材共为佐药,在本方中协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具有活络的作用。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一般气虚属脾,故此方中用大量的黄芪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故此方中配伍当归尾等其他六味中药入肝,以达到疏肝祛风、除风活血的功效;加入地龙疏通经络然后活血。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特点是大剂量的补气药与少剂量的活血药相互配伍,气营活血又不伤正气,故有补气、活血以及通络的功效。所有的药相互配合在一起,大量的补气药与少量的活血药相配,就可以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1.1.4 方中各味中药的功能[3]
1.1.4.1 黄芪 君药——生黄芪:味甘,性温。归脾经和肺经。在本方中重用。现代中药学研究已经证实黄芪中主要含的成分为有机苷类、黄酮、黄芪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能够补气健脾,大补脾胃之元气;同时升阳举陷,使气血旺行,瘀去络通;同时具有生肌托毒、固表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现代中药学研究已经证实黄芪中主要含的成分为有机苷类、黄酮、黄芪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在补阳还五汤方中之所以大量使用黄芪之是因为黄芪可以促使机体中基本的物质进行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起到犹如“酶”的作用;可促使精血转化为气,故有补气之功;黄芪还能够激发推动气机,其运用精血营卫的功能从而达到固表之效。
1.1.4.2 当归尾 臣药——味甘,辛,微苦。归心经、肝经和脾经。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补血调经以及润肠通便。当归尾所治病证通常为淤血积滞肿痛及经闭不通等证。当归尾有“补血之圣药”的称呼,因为当归尾活血养血又不伤血。当归尾中主要含的成分有中性油成分、酸性油成分、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
1.1.4.3 赤芍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痛散瘀。赤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赤芍苷等。赤芍的几个主要功效如下:镇痛镇静、清热、解除痉挛和抗惊厥,还具有改善心肺的功能。赤芍有抑制多类杆菌、球菌和一些具有致病性真菌的功能;赤芍还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并且能够降低血糖保护肝脏。此外,赤芍同时具有抗缺氧和抗肿瘤的作用。
1.1.4.4 川芎 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和心包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