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d302的双季稻氮素营养指数估算模型研究

摘 要[目的] CGMD-302(Crop Growth Monitoring Diagnosis 302)是一种基于多光谱传感器的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该仪器能够获取作物冠层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本研究利用该仪器分别构建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三个时期的NDVI、

gmmads47过量表达的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和研究

在植物中从根、茎、叶到花的发育,果实的成熟过程中,MADS-box基因编码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并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花的发育,开花时间的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MADS-box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获得较高产量与产品品质。本实验通过将GmMADS47基因转入大豆,对遗传转化中的阳性苗进行分子鉴定(DNA水平鉴定和转录水平鉴定)。对鉴定得到的阳性苗进行生物学观测和生理指标测定,期望得到产量、品质有所提高的大豆新材料。

naa对水稻多分蘖突变体的调控

突变体D12W191由武育粳3号诱变而来,与野生型武育粳3号相比,其分蘖数明显增多。萘乙酸NAA是一种分蘖抑制剂它可以很好地调控普通的常规水稻品种分蘖的发生,但是突变体D12W191对NAA是否响应还没有研究过。本试验以野生型武育粳3号及其多分蘖突变体D12W191为材料,以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分蘖芽和分蘖节为研究对象,在供试材料主茎10露尖时进行叶面喷施NAA进行处理,主要观察主茎第8叶腋分蘖芽的生长状况,同时测定分蘖节和分蘖芽的内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进一步研究控制水稻分蘖发生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研

oligos在长穗偃麦草(10×)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

寡聚核苷酸(oligos)是一类短核苷酸的总称,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有复杂度低、杂交迅速、步骤简单、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基于前人报道的物种专化重复序列,已经成功开发出一批寡聚核苷酸探针,目前在小麦、大麦和黑麦上均得到了成功运用。本研究利用3类共51个寡聚核苷酸探针对小麦的近缘物种长穗偃麦草(10×)进行ND-FISH分析,旨在了解oligos在长穗偃麦草(10×)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7个探针在长穗偃麦草(10×)出现清晰稳定的杂交信号,3个探针信号丰富,可以用于核型分析,8

一个矮杆圆粒突变体srg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本实验从Dongjin为背景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粒长变短、粒宽变宽、千粒重降低等性状的矮秆圆粒突变体srg(semi-dwarf round grain),经过外源激素处理后发现突变体相对野生型对油菜素内酯(BR)表现出钝感,但在赤霉素(GA)信号途径上不存在缺陷,然后与籼稻N22构建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标记分析,基因定位研究并将其定位到第6号染色体的S6-30和RM19347之间的103kb区间内。

不同光密度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设施内的水稻栽培技术是今年来新兴农业栽培技术。光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本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通过改变光密度来研究水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生产、转运与最终产量之间的关系,期望为室内水稻栽培探寻一个合理高产的光密度。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内光密度减弱可以让粳稻干物质量的积累过程更充分,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运过程更充分,粳稻产量提高;籼稻对本实验的两种光密度的变化变现表现不敏感,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在之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实验来研究。本实验结果表明了阶段性的光密度设置在人工栽培中应用

不同光谱分布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影响

本试验以费乌瑞它马铃薯薯种为材料,利用不同波长的光设置十组LED组合光,以荧光为对照,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不同的光环境处理进而探索不同光谱分布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在培养30天后测定各处理材料的生长指标与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R660B445Y处理水平下,幼苗的壮苗指数、比叶重、鲜样、干样质量、色素总量、根茎指标最高;R630B465G处理下壮苗指数、鲜样、干样质量、比叶重指标最低。复合光能显著提高试管薯根活,抑制植株株高。在R660B445Y处理水平下,幼苗的根活度、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

不同叶龄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对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6进行不同时期的追氮处理,测定不同追氮时期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3个差异较大的追氮处理进行分层烘焙试验,测定不同层次籽粒的烘焙品质。结果表明,产量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倒3叶时追施氮肥产量最高;蛋白质产量随追氮时期后移表现为增加趋势;随追氮时期后移小麦面粉面筋拉伸性和延展性增强,同时面包烘焙品质和口感也较高

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控释肥被广泛应用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关于控释肥及运用方式对水稻生长、土壤肥力及氮肥平衡的综合评价较少。本试验以三种控释肥(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掺混控释肥,BBF)为氮源,研究2种施肥方式(常规撒施肥,S;机械侧条施肥,M)下,几种控释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土壤养分分布及氮肥平衡的影响。肥料处理上增设了2种施肥方式下BBF的优化处理BBF+3(掺混控释肥基施+尿素分蘖肥),同时设常规分次施肥(CK)及不施肥(N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撒施处理中,BBF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氮肥利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生产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品质是指其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氮素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选择用三种不同品种冬小麦,通过设计施氮水平试验,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也是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的主要途径。氮肥施用量的变化是造成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在中国的太湖地区,过量施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因此降低该地区的化肥施用量势在必行。本试验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农民习惯施肥(FFP)、优化处理(OF,优化施肥时期)、优化减肥处理(ORF,优化施肥时期、降低施肥量)。通过的多年的定位试验来阐明减量施肥和氮肥后移对稻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优化减量施肥不会显著降低稻麦的产量;优化减量施肥(ORF)和优化施肥(OF)的氮肥吸收利用率(REN)在水稻季提高11.8%、7.6%;小麦季分别提高1.3%、1.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