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为了解江苏地区猪肉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带菌和耐药情况,对猪场采集的200份肛门拭子和4个屠宰场采集的277份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鉴别培养,共分离到87株沙门氏菌;利用血清凝集试验和PCR鉴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只鉴定出2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从表型和基因两个角度对48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耐药分析,药敏结果显示每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60%以上的菌株对四环素(91.67%)、氯霉素(81.25%)、氨苄西林(75%)和复方新诺明(62.5%)耐药,22.92%和2.08%的菌株分别对链霉素和诺氟沙星耐药,然而所有菌株对研究中的其他药物都敏感。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8株菌至少含有一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耐药基因parC、sul II、floR、tetA检出普遍均在75%以上,40%以上的菌株检出bla TEM(41.67%)、aadA1(43.75%)和sul I(47.91%),另外有两株菌检出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 样品来源2
1.1.2实验菌株2
1.1. 3 实验试剂及仪器2
1.2方法 3
1.2.1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3
1.2.2 沙门氏菌的分型3
1.2.3 药物敏感试验3
1.2.4 耐药基因的检测3
2 结果与分析4
2.1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4
2.2 沙门氏菌的分型 5
2.3 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扩增 5
3 讨论7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江苏部分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引言
沙门氏菌是人类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1],可引起多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包括胃肠炎、菌血症和伤寒,其中最常见的是非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炎,通常以腹痛、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呕吐、腹泻和头痛为特征[2]。沙门氏菌有超过2500种血清型[3],其中少数血清型与动物和人类疾病都显著相关,因此对沙门氏菌进行快速、灵敏的诊断分型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引起人类感染的常见血清型与分离自动物源的常见血清型相比,有许多重叠的血清型,主要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由于血清型的重叠,病原体有可能通过食物供应传播[4]。污染的食物如蛋类、禽肉和猪肉等是人类感染沙门式菌的主要原因[5];随着猪肉人均消费的提高,猪肉及猪肉制品是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来源[6];而作为猪肉生产链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防控生猪养殖和屠宰场沙门氏菌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沙门氏菌不仅因每年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还因沙门氏菌分离株逐渐增强的耐药性问题。2006年FDA(www.fda.gov)数据显示,从动物屠宰和兽医诊断来源分离出的沙门氏菌有44%至少对一种抗菌药产生了抵抗力。李昱辰[7]通过对扬州屠宰场环境和屠宰猪样品分离的沙门菌研究发现超过60%的菌株至少对1种抗菌药物耐药。沙门氏菌已经进化出多种抗生素耐药性机制,其中与耐药有关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包括抗性质粒、整合子、转座子等对耐药性在沙门氏菌种内或细菌种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导致细菌耐药谱不断增宽,耐药性增强[8];含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原件可通过畜产品的加工、感染等过程传播给人类[9],因而耐药性沙门氏菌不但给兽医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加剧了治疗和用药的恶性循环,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使我们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继续面临挑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研究沙门氏菌在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各环节的分离情况,并了解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利用药敏纸片扩散实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以期了解江苏地区沙门氏菌生猪生产场和屠宰场沙门氏菌的污染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并研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间的关系,为沙门菌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样品来源
采集江苏地区某猪场肛门拭子200份,分别采集江苏地区屠宰场A、B、C、D的屠宰猪样品和环境样品拭子,放入样品运输管内保存,之后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屠宰场样品采集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屠宰场样品采集情况
来源
屠宰猪样品
环境样品
淋巴结
胴体
肠内容物
烫毛/冷却水
内脏台及水
人员鞋底
地面
刀具
屠宰场A
11
11
10
4
5
5
10
5
屠宰场B
10
10
10
2
9
8
12
10
屠宰场C
11
10
10
2
14
8
10
10
屠宰场D
10
10
10
2
13
5
10
10
实验菌株
36株血清型已知的沙门氏菌由大学微生物组保存,包括1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和1株肠炎沙门氏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ATCC25922由微生物组实验室保存。使用时接菌于5ml LB液体培养基中,在 37 ℃,180 r/min 的摇床上培养12h。
主要试剂和仪器
SC增菌液、麦康凯培养基和XLT4培养基均购自青岛海博生物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实验引物由南京擎科生物公司合成。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和Ultrospec 2000均购自BIORAD公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