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丰容对圈养长颈鹿异常行为的影响

[目的]本试验借鉴国内外一些动物园的丰容经验,结合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实际条件,对圈养长颈鹿进行食物和环境丰容试验,以探讨食物丰容和环境丰容对圈养长颈鹿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气候相似的时期,分两次进行两次试验。前期试验先进行行为的预观察,了解行为谱。改变饲粮精粗比,观察成体雄鹿和亚体雄鹿,进行记录行为。后期试验,先进行环境丰容空白试验,不添加任何娱乐措施,观察并记录行为。而后,通过悬挂树枝、刺槐、盐砖、蔬菜桶增加丰容。观察并记录三只长颈鹿记录的行为。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第一次试验中,饲粮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圈养长颈鹿的行为。第二次试验中,环境丰容对长颈鹿的行为影响较大,增加环境丰容度大大减少异常行为,有益行为增加。该研究可为动物园饲养长颈鹿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引言 4
1 材料与方法 4
1.1试验地点 4
1.3 行为观察与分类 5
1.4 试验设计 6
1.4.1饲粮模式试验设计 6
1.4.2环境丰容设计 6
1.5观察时间和方法 6
1.6数据收集和处理 6
2 结果与分析 6
2.1改变饲粮模式 7
2.2圈养舍内环境丰容状态改变后总体行为变化 7
2.2.1环境丰容前后长颈鹿行为变化 7
2.2.2丰容前后长颈鹿异常行为变化 9
4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环境丰容对圈养长颈鹿异常行为的影响
引言
长颈鹿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长颈鹿科,长颈鹿属(Giraffidae)。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是现存身高最高的哺乳动物,生活在疏林草原或森林的边缘地带,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初生仔兽高达1.51.8 m,成年高度可达5m以上[1]。作为热带动物类群,寒带地区或寒冷季节是其生存的瓶颈[2]。长颈鹿34岁性成熟,孕期15个月,每胎1仔,寿命2030年[3]。如今饲养于世界各地,事实表明对于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颈鹿的圈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一独特物种,但随着对圈养生活的逐步适应,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野生状态下的特性正逐步消失。与此同时,伴随着积极行为的消失或退化,在长颈鹿的日常生活中也滋生了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长颈鹿的正常行为主要有五种:摄食、反刍、移动、站立、卧息,其他一些例如排泄、卷唇、舔异物、修饰、交往等行为很少发生。而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踱步( 在展舍内同一路线无目的性的反复行走) 、攻击( 攻击人或者对周围设施的攻击破坏行为) 、摇头、乞食等[4][5]。
国内外研究者对灰袋鼠[6]、亚洲象[7]、恒河猴[8]、小熊猫[9]、黑猩猩[10]和大鼠[11]等动物的丰容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丰容不但可以增加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使其产生更多的典型行为和有益行为,而且可以增加动物的认知能力,增加动物个体的攻击力和交配成功率,使动物展现更多的自然行为。但并没有找到环境丰容对长圈养长颈鹿目的行为的影响和不同饲料下的行为影响的报告,因此研究环境丰容对长颈鹿的行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意义。近期发生的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处死幼年长颈鹿的事件就是一次动物园管理失败的鲜活案例。因此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开展环境丰容的行动中时还必须注意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动物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试验通过对圈养长颈鹿进行食物和环境丰容试验,以探讨食物丰容和环境丰容对圈养长颈鹿行为的影响,为动物园饲养长颈鹿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本试验研究于2015年5月至6月和2015年9月至10月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展,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长颈鹿有30余年的历史,园内共饲养长颈鹿3只。南京市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16.58℃,平均相对湿度72.77%,平均风速1.94m/s[12]。
长颈鹿的圈养环境分为内舍和运动场两部分,内舍为水泥地面,一般会铺上垫草,饲料放于二楼,刚好模仿他们高处采食模式,3只长颈鹿拥有各自的内室。内室与运动场相通处有一道铁门,内舍放置一个水槽,运动场四周有宽约1米的水泥地面,公、母长颈鹿中间用铁栅栏隔开,运动场内有种植树木和植被,周围有灌木丛可供偶尔采食。试验环境见图1。
1.2 试验动物
首次试验观察动物为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成体雄鹿和亚体雄鹿,年龄分别为10岁和4岁。第二次试验观察动物是雄鹿父子和成体雌鹿,成体雌鹿年龄为13岁。成体雌鹿和雄体雌鹿都是动物园外部引进来的,成体雌鹿是性情较温和的亚系品种,身上为黄褐色间白色花纹,体高3.6米,怕热,不爱动,已生育两胎;成体雄鹿性情暴躁,偶有袭击人和小鹿的行为,身上为黑色、咖啡色间白色的花纹,体高3.8米,是非系混亚系品种,在雌鹿之后引进。而亚体雄鹿是两头成体鹿繁殖的,刚达性成熟,体高3米,体型远小于成体。

图1试验场地图
1.3 行为观察与分类
每次在试验前,观察5天的长颈鹿,以便了解个体和行为表达[12],划分行为类型。
根据在《半圈养条件下冬季长颈鹿日活动格局》长颈鹿最主要的个体行为可分为十三种类型,并制成行为谱:
摄食:长颈鹿的舌头可伸出很长,上唇可反卷。摄食行为分为卷食树枝、草类,舔食槽内精料,啃食树皮、水果及饮水。
反刍:可观察到食团在食道上下运动,反刍过程包括逆呕,再咀嚼、吞咽,正常反刍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在35~55次之间。
卧息:动物卧下休息而不伴随其它活动(如反刍),鹿卧息时大多头高仰,眼张开,或少数卷缩颈部、头依靠背部同时眼半闭呈睡眠状态,最长持续可达20分钟。
移动:动物四腿运动伴随身体的移位,圈养时鹿移动较缓慢,很少快速奔跑的情况,运动时同侧腿几乎同时起落。
站立:动物站立张望而不伴随其它行为,鹿在清晨外放展区和收笼前常持续站立,受到惊扰时也会站立凝视。
排泄:动物排泄大便和小便行为。
修饰:动物舔舐自己身体等修饰自己身体的行为。
社群:和其它鹿之间的交往行为,如用头互相蹭、一只嗅闻另一只等。
玩耍:动物对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现出兴趣玩耍的行为。
打斗:相互驱赶,攻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7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