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繁育和易地保护技术探讨以黄披肩吸蜜鸟野生复苏计划为例

:黄披肩吸蜜鸟( lichenostomus-melanops-cassidix)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雀形目鸟类吸蜜鸟,现仅存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耶凌博自然保护区内。1989年,维多利亚政府启动了黄披肩吸蜜鸟野生复苏计划。经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人工繁殖基地、野化放养繁殖鸟类等措施,黄披肩吸蜜鸟的野生个体数由上世纪80年代年的不足50只上升到195只。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观测、人员采访及数据分析,研究了该种鸟的人工繁育技术以及易地保护技术,并探讨了其成效,希望可以给以后濒危鸟类的野生复苏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1.1 实验动物 2
1.1.2饲养食物 2
1.1.3仪器设备 2
1.2方法 2
1.2.1黄披肩吸蜜鸟人工繁殖方法 2
1.2.2黄披肩吸蜜鸟易地保护方法 3
2 结果 4
2.1人工繁育技术 4
2.1.1繁殖情况 4
2.1.2野化情况 6
2.2 易地保护技术 7
2.2.1野生种群数变化 7
2.2.2 野生种群数繁殖情况 8
3 讨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繁育和易地保护技术探讨
——以黄披肩吸蜜鸟野生复苏计划为例
引言
黄披肩吸蜜鸟(lichenostomusmelanopscassidix)(简称黄披肩)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唯一的地方性鸟,并且是该州的州鸟。它是雀形目鸟类吸蜜鸟家族中一种极度濒危的,仅在维多利亚州耶凌博自然保护区以一个微小的,集中的种群存在。它们的栖息地固定,没有迁徙习性[1]。在1989年,该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下降到不到20个繁殖对。维多利亚政府为了保护其州鸟,启动了黄披肩吸蜜鸟野生复苏计划。
黄披肩吸蜜鸟野生复苏计划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栖息地野生种群的保护,这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栖息地植被的保护,栖息地天敌物种的限制,补给食物的供给(当由自然资源控制的食物是有限时)以及野生种群行为的实地监督,观测。另一部分是以再释放为目的的黄披肩吸蜜鸟人工繁殖计划。黄披肩的圈养种群主要是在与该保护区相邻的一个动物园,希尔斯维尔自然动物园的黄披肩人工繁殖基地内。繁殖基地内通过一系列方法,如远亲配对,交叉养育,摄像头监控,野化训练等来为野生种群提供野化雏鸟。本文将以黄披肩吸蜜鸟这个案例,来探讨濒危野生鸟类复苏计划的方法和成功要素。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耶凌博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野生黄披肩吸蜜鸟种群、希尔斯维尔自然动物园黄披肩吸蜜鸟人工繁殖基地内圈养群体。
1.1.2饲养食物
Wombaroo,一种由复合营养粉调制的粘稠乳浊液;面包虫。
1.1.2仪器设备
相机(品牌:Apple,型号Iphone6);双筒望远镜(品牌:奥地利SWAROVSKI施华洛世奇,型号:CL8x25/10x25高级袖珍双筒);监控摄像头(品牌:ANRAN,型号:8CH Channel HDMI DVR 960H 1200TVL);金属脚环;彩色塑料脚环。
1.2方法
1.2.1黄披肩吸蜜鸟人工繁殖方法
希尔斯维尔自然动物园坐落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地区,临近黄披肩吸蜜鸟的栖息地,其气候与黄披肩吸蜜鸟生活的自然环境相似。在1990年希尔斯维尔自然动物园引进了第一对野生黄披肩吸蜜鸟,开始对黄披肩吸蜜鸟进行人工繁育。
1.2.1.1脚环标记管理
希尔斯维尔自然动物园内繁育基地的每一只黄披肩吸蜜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由不同颜色组合配成的脚环和编号ID,以便研究人员记录不同个体的数据,方便管理。此外,工作人员还可据此记录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尽量避免近亲交配。
1.2.1.2饲养管理
繁殖基地内共有15个大型鸟舍,每个鸟舍里面居住有数量不等的黄披肩吸蜜鸟。鸟舍内有树木,花草作为装饰,且地面为泥土组成,以模拟自然环境。
在非繁殖季节基地内饲喂的食物为Wombaroo,一种由复合营养粉调制的粘稠乳浊液。类似由花蜜,树胶调制成的糖浆,与黄披肩的主食相似。在繁殖季节则会在Wombaroo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面包虫,以保证雌鸟和幼雏补充蛋白质的需要。
1.2.1.3繁殖管理
野生的黄披肩吸蜜鸟有固定的繁殖伴侣。在繁殖基地内的黄披肩吸蜜鸟仍然保持了这种习性。在繁殖季节,已经配对并且有筑巢倾向的繁殖对会被独立安排在一个鸟舍,以扩大其活动空间,方便其繁殖,并减少其它个体对它们的干扰。对于尚未配对的黄披肩吸蜜鸟,工作人员会根据其亲缘关系的亲疏安排配对的雌鸟和雄鸟,避免近亲之间配对。
有时繁殖基地会收养野外被雌鸟母亲遗弃的孤儿黄披肩吸蜜鸟,将其人工饲养长大,留在园内为其配对雄鸟或者雌鸟,组成新的繁殖对。
1.2.1.4交叉养育
繁殖基地内雌鸟产出的蛋一般由它们自己孵化。孵化出的幼雏也主要由它们自己抚养。
由于黄披肩吸蜜鸟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如果失去了它们的鸟巢,则又会再交配繁殖,重新筑巢孵蛋的特性,园内工作人员会人为拿走其初次筑巢以提高其筑巢次数,并将巢内的蛋交给其近亲进行交叉抚育,提高每个繁殖季黄披肩雏鸟的孵出率。此外,有一些年轻的雌鸟,由于经验不足而可能会遗弃其产下的鸟蛋,甚至是已经孵出的幼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则会将鸟蛋用孵蛋机孵出,再将其人工养大或者是交给别的雌鸟抚养。
1.2.1.5摄像头监视
在繁殖基地内的每个鸟舍都装有摄像头,可以全天24小时对黄披肩的作息进行监测。在繁殖季节,每个鸟舍只居住一对特定的繁殖对以及它们的幼雏。而其它非繁殖对或者未匹配的个体,则住在另外的鸟舍内。以保证繁殖对有足够的资源,且受到尽量少的干扰。因为不同的个体对摄像头的耐受程度不同,所以每个鸟舍摄像头的位置各有不同。有的个体可以接受摄像头近距离的接触,而有些个体则十分抵触。对有些个体来说,摄像头的存在甚至会严重影响它们的行为,让它们极其不安,出现鸣叫,拍羽等警戒行为。这些警戒行为在繁殖季节尤甚。繁殖季节的雌鸟会变得较为警惕,有时会故意避开摄像头行动或者选择在看不见摄像头的地方建巢。因此有个别鸟舍的摄像头难以观察到其所监视的黄披肩的行踪。根据摄像头记录,可以较为及时和精确地了解到每个雌鸟的产蛋情况,已经幼鸟的成活情况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9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