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蓝耳病的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其发病特征为母猪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且大量死亡。其中高致病性毒株还可以引起成年猪发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和急性死亡。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发绀变蓝,所以又称为“蓝耳病”。蓝耳病是目前养猪业里最多见的多发病,病猪感染本病后极易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性疾病,使得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形式繁多,极大地影响着母猪繁殖性能和健康,降低仔猪的成活率,经常给我国养猪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规模化养猪场蓝耳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并对可能引发疾病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提供治疗方法和制定预防措施,为预防和治疗蓝耳病提供参考价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临床症状观察 2
1.2淘汰病死猪数据的收集2
1.3患病猪资料卡收集 2
2结果与分析 2
2.1临床症状 2
2.2临床发病情况统计 8
2.3蓝耳病死猪的个体资料分析 8
3讨论 9
3.1诊断9
3.1.1临床诊断 9
3.1.2实验室诊断 9
3.1.3鉴别诊断 9
3.2发病原因分析 10
3.2.1引种因素 10
3.2.2 饲养环境因素 10
3.2.3饲料因素 10
3.2.4药物因素 10
3.2.4免疫因素 10
3.3治疗措施 11
3.3.1西医疗法 11
3.3.2中医疗法 11
3.3.3中西医结合疗法 11
3.3.4辅助治疗 11
3.4预防措施 11
3.4.1净化种源 12
3.4.2接种疫苗 12
3.4.3中药预防 12
3.4.4综合措施 12
3.5小结 13
致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参考文献13
规模化养猪场蓝耳病的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引言
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中后期的繁殖障碍,即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
本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中西部发现,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相继暴发和流行此病,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养猪业发展的最严重疫病之一。随着我国养猪业的飞速发展,蓝耳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由于存在继发疾病现象,治疗难度较大,极大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严重损害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本研究对规模化养猪场猪感染蓝耳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其发病临床症状,对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为养猪场防控蓝耳病提供相关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症状观察
对在养猪场实习期间(2017.9~11),猪场内感染蓝耳病的猪群进行直接观察,总结发病的共同特征。
1.2 淘汰病死猪数据的收集
对所在实习养猪场2017年 8 月~12 月淘汰猪死亡病因进行收集统计,养猪场电子档案库内所有猪只档案齐全,病死猪的胎次、病死时间、病因皆可查找。从中筛选因感染蓝耳病死亡的病猪数量,制成EXCEL表格对感染蓝耳的猪进行统计分析。
1.3患病猪资料卡收集
对所在实习养猪场2017年8月~12月由于感染蓝耳病死亡的猪或正处于感染状态的猪,收集它们的资料卡,分析这些病例的详细临床报告,对可能导致发病的原因进行统计,制表分析其品种、日龄、胎次等情况,分析比较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
本病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4至7天,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
由于蓝耳病病猪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所以临床症状的表现不尽相同,形式多样。一般情况下,以母猪妊娠期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其中仔猪:以2至28日龄感染后临床症状显著,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鼻液以及肺炎,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部分病猪出现眼睑水肿,并伴有结膜炎、渐行性消瘦、腹泻,耳部由红变紫,出现蓝耳现象(图1),还有部分病猪出现了肌肉震颤、后肢麻痹无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并且耐过仔猪虽然存活,但生长十分迟缓,成为无价值的僵猪[2]。
对病死仔猪的剖检中,发现死猪心室肥大,心包膜积液,呈绒毛心(图2,图3)。胸腔积水严重(图4)。肺前叶边缘普遍有灰色肝变病灶,表现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切开后切面呈鲜红色(图5,图6,图7)。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个别严重者,肺边缘有红色病变区(图8)。肾脏颜色苍白、形状肿大,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灰白色坏死灶,个别严重病例肾脏表面有大量针状出血点(图9,图10)。肝脏肿大变性(图11)。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严重,切面有出血斑点(图12,图13)。脾脏肿大变软,长度增加,个别显蓝紫色[3](图14)。
由于养猪场母猪体型巨大,剖检难度太大,故只观察母猪的临床症状,发病母猪精神沉郁,呈一过性精神倦怠、嗜睡、厌食、体温升高,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母猪死亡率较低,这种现象一般持续6周左右,然后会出现重新发情现象,但是这种母猪往往不育或产奶量显著下降,产后无乳或少乳[4]。部分母猪生产正常,但是产死胎和弱仔的比例明显增加。
育肥猪的临床表现和仔猪比起来较轻,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厌食,精神沉郁。双耳背侧、边缘,四肢及其末端,腹部及乳头处的皮肤呈现深紫色(图15,图16,图17,图18)。并且常常继发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壁肺脏粘连等病变[5](图1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临床症状观察 2
1.2淘汰病死猪数据的收集2
1.3患病猪资料卡收集 2
2结果与分析 2
2.1临床症状 2
2.2临床发病情况统计 8
2.3蓝耳病死猪的个体资料分析 8
3讨论 9
3.1诊断9
3.1.1临床诊断 9
3.1.2实验室诊断 9
3.1.3鉴别诊断 9
3.2发病原因分析 10
3.2.1引种因素 10
3.2.2 饲养环境因素 10
3.2.3饲料因素 10
3.2.4药物因素 10
3.2.4免疫因素 10
3.3治疗措施 11
3.3.1西医疗法 11
3.3.2中医疗法 11
3.3.3中西医结合疗法 11
3.3.4辅助治疗 11
3.4预防措施 11
3.4.1净化种源 12
3.4.2接种疫苗 12
3.4.3中药预防 12
3.4.4综合措施 12
3.5小结 13
致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参考文献13
规模化养猪场蓝耳病的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引言
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中后期的繁殖障碍,即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
本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中西部发现,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相继暴发和流行此病,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养猪业发展的最严重疫病之一。随着我国养猪业的飞速发展,蓝耳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由于存在继发疾病现象,治疗难度较大,极大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严重损害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本研究对规模化养猪场猪感染蓝耳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其发病临床症状,对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为养猪场防控蓝耳病提供相关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症状观察
对在养猪场实习期间(2017.9~11),猪场内感染蓝耳病的猪群进行直接观察,总结发病的共同特征。
1.2 淘汰病死猪数据的收集
对所在实习养猪场2017年 8 月~12 月淘汰猪死亡病因进行收集统计,养猪场电子档案库内所有猪只档案齐全,病死猪的胎次、病死时间、病因皆可查找。从中筛选因感染蓝耳病死亡的病猪数量,制成EXCEL表格对感染蓝耳的猪进行统计分析。
1.3患病猪资料卡收集
对所在实习养猪场2017年8月~12月由于感染蓝耳病死亡的猪或正处于感染状态的猪,收集它们的资料卡,分析这些病例的详细临床报告,对可能导致发病的原因进行统计,制表分析其品种、日龄、胎次等情况,分析比较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
本病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4至7天,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
由于蓝耳病病猪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所以临床症状的表现不尽相同,形式多样。一般情况下,以母猪妊娠期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其中仔猪:以2至28日龄感染后临床症状显著,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鼻液以及肺炎,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部分病猪出现眼睑水肿,并伴有结膜炎、渐行性消瘦、腹泻,耳部由红变紫,出现蓝耳现象(图1),还有部分病猪出现了肌肉震颤、后肢麻痹无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并且耐过仔猪虽然存活,但生长十分迟缓,成为无价值的僵猪[2]。
对病死仔猪的剖检中,发现死猪心室肥大,心包膜积液,呈绒毛心(图2,图3)。胸腔积水严重(图4)。肺前叶边缘普遍有灰色肝变病灶,表现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切开后切面呈鲜红色(图5,图6,图7)。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个别严重者,肺边缘有红色病变区(图8)。肾脏颜色苍白、形状肿大,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灰白色坏死灶,个别严重病例肾脏表面有大量针状出血点(图9,图10)。肝脏肿大变性(图11)。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严重,切面有出血斑点(图12,图13)。脾脏肿大变软,长度增加,个别显蓝紫色[3](图14)。
由于养猪场母猪体型巨大,剖检难度太大,故只观察母猪的临床症状,发病母猪精神沉郁,呈一过性精神倦怠、嗜睡、厌食、体温升高,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母猪死亡率较低,这种现象一般持续6周左右,然后会出现重新发情现象,但是这种母猪往往不育或产奶量显著下降,产后无乳或少乳[4]。部分母猪生产正常,但是产死胎和弱仔的比例明显增加。
育肥猪的临床表现和仔猪比起来较轻,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厌食,精神沉郁。双耳背侧、边缘,四肢及其末端,腹部及乳头处的皮肤呈现深紫色(图15,图16,图17,图18)。并且常常继发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壁肺脏粘连等病变[5](图1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