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围产期瘤胃活动监测与酮病风险评估

本试验的目的是监测围产期奶牛的反刍时间、检测产后奶牛血液中β-羟丁酸(BHBA)和葡萄糖(Glu)浓度的变化,并探究它们与酮病发病的关系。本试验使用HR-Tag监测围产期日反刍时间,使用血酮和血糖试纸检测产后21d内血液中BHBA和 Glu的浓度。根据产后21d内BHBA浓度是否超过1.4mmol/L将试验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的日反刍时间在产前5d、4d、3d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在产前2d差异极显著(P<0.01)。在产后21d内,临床性酮病发病率为5%(n=34),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44%(n=34),其中5d-11d为酮病发病高峰期。在产后试验组奶牛血液中BHB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产后3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产后5d-21d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奶牛血液中Glu浓度在产后3d-21d低于对照组,其中在产后5d、9d差异显著(P<0.05),11d-21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奶牛在泌乳初期(0d-21d)产奶量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仅在11d、21d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动物2
1.2 日粮配方、营养成分及饲养管理3
1.3 试验器材及试剂3
1.4 试验设计3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围产期反刍时间的变化3
2.2 产后21d酮病发病情况和BHBA、Glu与产奶量的变化4
2.2.1 产后酮病发病情况 4
2.2.2 产后BHBA、Glu和产奶量的变化 4
3 讨论 6
3.1 酮病与围产期反刍时间的关系6
3.2 围产期酮病的发病规律及酮病对BHBA、Glu和产奶量的响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奶牛围产期瘤胃活动监测与酮病风险评估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围产期又称为过渡期(transition period)一般认为是产前23周(干奶后期)到产后23周(泌乳初期)。这是奶牛泌乳期乃至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围产期的管理决定了奶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1]。围产期的生理代谢特点是由于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的下降和产后产奶量的不断增加,致使奶牛能量摄入不足,从而使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NEB)状态。为此,奶牛必须通过脂肪动员为机体供能,脂肪动员产生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酮体,易引发奶牛的脂肪肝和酮病。
奶牛作为反刍动物有着特殊的消化过程,反刍是其消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刍是一个由逆呕、再咀嚼和再吞咽组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有助于磨碎饲料,利于消化并有助于食糜通过网胃和瓣胃。反刍时分泌的唾液则是瘤胃代谢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缓冲物质,有利于降低瘤胃的酸度。反刍时间作为衡量反刍活动的重要指标,其受到产犊、疾病、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反映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与健康状况。
对反刍时间的观察和研究由来已久,其观察方法经历了最初的人工直接观察记录、通过录像视频记录到近期的使用自动化设备记录。本试验使用的HRTag反刍时间监测项圈(下文称HRTag)由以色列SCR公司研发,其中集成了反刍监控系统和运动传感器,将项圈佩戴于牛的颈部,其上携带的配重铅块会使记录器紧贴在牛颈部的左上侧,记录器内置的麦克风可以通过收集声音来获取反刍时间的信息。其原理是HRTag会通过分析计算来区分反刍和采食时咀嚼的声音从而识别并记录反刍的时间。HRTag每2h收集一次数据,收集的数据会被发送到牧场管理系统的软件(Data FlowⅡ,SCR,Israel)中[2]。Schirmann等的研究验证了HRTag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使用HRTag记录的反刍时间与人工观测记录的反刍时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r=0.93,R2=0.87,n=51)[3]。
围产期由于受到产犊等的影响,奶牛的反刍时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Schirmann等的研究指出与产前9624h相比,产前24小时反刍时间下降了63±30min,产后24h反刍时间下降了133±35min[4]。 Calamari等的研究表明产前(20d至2d)反刍时间的均值为479min/d,在产犊时反刍时间降到最低,在产后逐步上升并于产后15d后保持稳定(452min/d);该研究还发现在泌乳初期产奶量(均值26.8kg/d)与反刍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3)。在产后,低反刍时间组有90%的牛有临床性疾病,高反刍时间组仅有42%[5]。
酮病(ketosis)是奶牛围产期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是以尿和血中游离的脂肪酸和酮体增加为特征,尤其是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使体内酮体[β羟丁酸(BHBA)、乙酰乙酸、丙酮]浓度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6]。根据酮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原发性酮病由NEB引起的,而继发性酮病则指由能引发NEB的因素,如乳房炎、肢蹄疾病等引发的酮病;根据酮病是否有临床表现,酮病可以分为临床性酮病和亚临床酮病[7]。近期研究一般将血液中BHBA浓度>1.2mmol/L或>1.4mmol/L作为判定亚临床酮病的标准,将血液中BHBA浓度大于3.0mmol/L作为判定临床性酮病的标准[8, 9]。根据病因和发病表现,酮病又可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和富丁酸青贮型酮病[10]。酮病的发病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赵海忠在昆明地区的调查发现,亚临床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的前3个月,产后第一个月的发病率高达41.82%(n=55)[11]。在黑龙江的一份调查表明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为40%(n=40)和45.16%(n=31)[12]。亚临床酮病可以降低奶牛的免疫力,增加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的发病率[1315],同时使奶牛的泌乳高峰期缩短,泌乳前期乳蛋白率降低[16]。Duffield等的研究还发现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发生真胃变位的风险[8]。
本试验通过对围产期奶牛佩戴HRTag,以及监测血液中BHBA和Glu浓度的变化来探索围产期奶牛反刍时间、BHBA和Glu的变化规律,希望能有效控制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酮病的发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于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绿荷牛业分公司金银岛牧场进行。选取场中体况良好、预产期相近的奶牛35头,胎次为13胎。
1.2 日粮配方、营养成分及饲养管理
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1。
表11 日粮配方
组成成分
含量
营养成分
含量
玉米压片/kg
1.20
干物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7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