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标鸡商品代肉鸡生长性状研究

红标鸡商品代肉鸡生长性状研究[20200510204225]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法国SASSO公司选育的“红标鸡”商品代肉鸡进行饲养试验,收集第1-7周龄喂料、饮水、防疫和体重等数据,完成生长性状的研究观察。通过比较各栋之间,不同批次之间和同批次不同性别鸡只之间的饲养和生长数据,发现7周龄时红标鸡公鸡体重可达1.4kg,母鸡可达1.3kg,料肉比在2.1以下,死淘率在1.1%以下,饲养员业务水平对饲养结果有显著影响。相较于快大型肉鸡,该品种鸡只抗逆能力强,不易生病,方便管理。该研究不仅为后期“红标鸡”与我国地方品种的选配选育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商品代肉鸡在华东地区的本土化饲养和选育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红标鸡;体重;料肉比;肉鸡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材料 2
1.2 饲养管理 2
1.2.1饲养环境2
1.2.2管理流程3
1.3数据收集与处理3 1.3.1 数据的收集3
1.3.2 数据的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体重3
2.2 采食量4
2.3饮水量5
2.4料重比5
2.5死淘率6
3 讨论 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A 红标鸡每周死淘率表8
红标鸡商品代肉鸡生长性状研究
引言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产业快速发展,肉类产量占我国农业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性价比最高的动物蛋白——鸡肉发展最为迅猛。2012年我国肉鸡总产量约为1370万吨,较2011年增加了50万吨。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虽然总体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消费水平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2012年世界人均鸡肉消费水平约50kg,我国人均肉类消费约9kg左右,整体消费水平偏低,未来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
肉鸡生产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持续提高。根据中国畜牧业统计数据,1985年我国鸡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5.8%。2011年我国鸡肉占15.0%。与1985年比,鸡肉占肉类总产量百分比提高9.2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品种,这说明我国鸡肉发展速度在主要畜产品中较快,在肉类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2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年世界鸡肉和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9.4%和37.3%,中国鸡肉和猪肉产量比重分别为14.7%和64.0%,中国比世界鸡肉占有率低一半,而猪肉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27个百分点[2]。由于肉鸡生产效率高,生长成本低,鸡肉成为许多国家廉价的优质动物性食品。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美国肉类结构相比,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生产比重仍然较高,而鸡肉比重偏低,这说明我国鸡肉生产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国外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使我国鸡肉生产量快速增长,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对畜禽产品数量的需求。然而,由于国外高产专门化品种连续高强度定向选择,使得品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越来越窄,最终导致选择极限,同时在生产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免疫力和抗病力却持续下降,面临更大的疫病风险[4]。尤其是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通常会选择违禁药品的添加以保证高存活率,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的滥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2013年的家禽发展十分坎坷,本就由于“速成鸡”事件惨淡经营,又遭受4月份“禽流感”的打击,使整个家禽行业雪上加霜,尤其是肉鸡行业受冲击最大、损失最惨重。养殖者期盼着下半年能有个好的行情,扭亏为盈,没想到12月份“禽流感”卷土重来,使整个家禽行业再次遭受重创,让行业复苏的期望愈加渺茫。
安全事件频发,出于防疫和卫生的考虑,政府逐步关闭活禽市场将成必然趋势,所以培育适合屠宰销售的加工型肉鸡是今后家禽育种的方向[5]。目前而言世界肉鸡的深加工率平均为20%,而我国只有5.8%[6],与世界水平差距明显。我国鸡肉消费仍以整鸡消费形式居多,分割及深加工产品比例小;新技术及新设备应用少,深加工水平低。鸡肉产品结构中,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7]。提高鸡肉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增加附加值,将是未来我国鸡肉加工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研究对象“红标鸡”是由法国SASSO育种公司用我国台湾省特有的地方品种红羽土鸡纯化选育的品种。历经了近20年的选育,并导入隐形矮小基因,成功建立了四元配套繁育体系,同时将鸡白痢、鸡白血病等重要遗传性疾病病原完全清除,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生长速度快,同时兼备土鸡的高品质肉质等特点,饲养13周母鸡体重可达2.6kg,公鸡达3.1kg,是适合屠宰加工型肉鸡。
关于家禽的生长性状研究试验,史兆国、李婉平采用艾维茵作对照组[8],在同一饲养水平下,统计初生重、空腹重、胫长、耗料量及存栏数等数据,来研究甘肃黄鸡早期生长性能。金良等人则是连续测定 2 批鸡0-16周双周平均体重研究宁海土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9]。卢春祥对乌骨鸡的研究方法是每月称重[10],每10天查看换羽情况,统计饲养全期饲料消耗和报酬数据。本试验采用方法较为简单,是对红标鸡商品代肉鸡第1-7周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收集每天的耗料、饮水情况和每周的体重数据,分析红标鸡的生长性状,为以后商品代肉鸡在华东地区的本土化饲养和选育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由南京新概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鸡群:20900只商品代红标鸡,分两批出雏(第一批栋二、栋四,第二批栋一、栋三),出雏当日进行疫苗接种后即运往试验地点溧阳市贾家庄进行饲养试验。
1.2 饲养管理
1.2.1 饲养环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饲养地点在常州溧阳市贾家庄,整个饲养场地有鸡舍4栋,采用风扇纵向通风,铺垫料平养,具体参数如表一。料盘分配是育雏阶段6~7个/80只,育雏后6~7个/40只。水源提供初期使用小水壶,约6~7个/500只,后期使用水线自动饮水装置。
表一 鸡舍和饲养人员情况
鸡舍号 栋一 栋二 栋三 栋四
养殖者姓名 饲养员甲 饲养员乙 饲养员甲 饲养员乙
鸡舍长(米) 76.20 58.00 49.10 43.40
鸡舍宽(米) 14.40 14.40 14.40 14.40
鸡性别 公鸡 公鸡 母鸡 母鸡
进雏只数 5800 4100 6500 4500
本实验采用白炽灯人工光照代替自然光照,试验提供育雏阶段10-20W/m2,大鸡5-15 W/m2,一周内,每天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一周后开始减少光照,避免鸡群生长过快影响风味。
温度控制范围在育雏阶段34-35℃,湿度55-65%,之后每3天减1℃,小鸡注重保温,大鸡注重通风。
供水在育雏初期使用小水壶,同时水线开启,使鸡群适应水线,数周后停用小水壶,采用水线统一供水。
1.2.2 管理流程 饲养前5日左右开始消毒,可以用30毫升/m3的甲醛消毒。
饲养前2日通风,检查加热设备,着重检查加热能力、保温能力。
1-42日龄为育雏期,注重保温,尤其是半夜温度控制,前3天要拌料,主要看温度适应性,鸡群有无拉稀情况,鸡群活力。之后关注光照,保温,通风,拉稀情况,注重养殖人员的消毒卫生。
饲养周期内,鸡只免疫程序见下表:
表二 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名称 毒株 用法 剂量
0 D 马立克 CVI988 皮下注射  1头份
W7 1398.5 130.1 9.3% 1375.0 130.0 9.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9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