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白细胞指数与犬细小病毒病病程相关性研究(附件)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下降是犬细小病毒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结合动物医院内的门诊病历的实际工作,通过病例具体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结果统计分析白细胞数目在治疗犬细小病毒病过程动态特征,研究犬白细胞指数与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程相关性,总结犬细胞病毒病成功治疗病例的干预措施,探讨如何利用白细胞指数为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3
1.1材料 3
1.2方法 3
1.2.1实验时间及地点3
1.2.2病例的观察及数据采集3
1.2.3进行实验室检测3
1.2.4进行数据分析3
2结果3
2.1具体病例与分析3
2.1.1病例一:Charish3
2.1.2病例二:馒头5
2.1.3病例三:皮皮6
2.1.4病例四:蜜桃7
2.1.5病例五:Pocky8
2.2实验数据讨论分析 10
3分析与讨论 12
3.1分析 12
3.2讨论 12
3.2.1白细胞指数在犬细小病毒病临床治疗的意义 12
3.2.2总结 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A 各犬只处方15
犬白细胞指数与犬细小病毒病病程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的急性传染病。犬细小病毒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呕吐,腹泻,拉血,粪便呈糊状番茄汁色的腥臭血便[],早期体温可以升高至40℃以上,晚期体温会下降到常温以下,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并可引起犬的急性心肌炎症状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相似。犬细小病毒抵抗力较强,对温度有一定耐受性,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感染性仅轻度下降。病原体在病犬的粪便中含量最高,痊愈后的犬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不同年龄和种类的犬均易感,四季均可发病,幼犬易感性最高,纯种犬及外来犬比土犬的发病率高[]。经消化道传播是最主要的自然感染途径,病毒进入动物体后,首先在口咽部复制,再通过血流传播到其他器官,3~5 d 后引起全身病毒血症[]。从感染到出现严重症状一般不超过2 d,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1周[],幼犬多表现为非化脓性心肌炎,青年犬则多表现为出血性肠炎。研究发现,病犬肠炎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可能和 CPV 变异成毒性更强的毒株和耐药变异有关[]。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目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临床上犬的正常白细胞范围是6.0~17.0×109 /L。而犬细小病毒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发病的同时会伴随白细胞数目的变化,通常会导致白细胞数目持续下降,因为在病毒和白细胞对抗的同时消耗了白细胞的数量,同时会影响白细胞的再生成,从而导致白细胞数目的下降。通过不同时期对患病犬做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的数目可以推测该犬的病程及治愈状况[]。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引起的。
白细胞各类型细胞在机体的作用及意义分别为: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较多的一类细胞,正常血液中可出现两种中性粒细胞,即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是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最活跃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来消灭入侵的细菌。临床上,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因主要是炎症、兴奋性反应和应激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病毒性疾病,急性干细胞损伤,慢性干细胞损伤等。在犬细小病毒病的血常规检测时观察白细胞数量变化通常会同时关注WBC和Gran的变化,而且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通常与白细胞数目的变化相一致。
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一般仅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常出现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能抑制组织胺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并解毒作用,还参与对超敏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复合物反应的调节。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多症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发生增多的现象时可考虑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见于病毒性疾病及各种疾病的垂危期,也可见于造血器官机能的抑制和衰竭[]。
嗜碱性粒细胞的胞体较中性粒细胞大,核呈分叶状,其嗜碱性微粒具有抗凝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同时发生,临床解释时通常只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本文中,血常规检测是不包含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目的统计的,因此本文不讨论这两种细胞。
单核细胞也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类细胞,其吞噬能力强,可吞噬细菌,真核微生物,受损细胞,细胞碎片和异物颗粒等。数目增多可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应激反应也可导致单核细胞细目增多,在犬尤其容易发生。相对而言,单核细胞增多并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数目减少:见于严重贫血等。
淋巴细胞主要由B淋巴细胞群和T淋巴细胞群构成,主要参与机体特的异性免疫。其数目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动物的兴奋性反应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见于抗原刺激(疫苗接种或慢性炎症等)、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肉瘤的晚期等。淋巴细胞数目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其次是溶淋巴细胞性急性病毒感染,这种会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患犬在细小病毒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动物的淋巴细胞数目变化走向分析该动物的生理机能恢复情况,判断动物的预后发展。
目前,关于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预后、流行病学以及犬细小病毒的致病机理(即病毒经犬消化道感染后,主要攻击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分别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关于犬白细胞指数变化与犬细小病毒病之间的关联并不清楚,一般临床上通过检查白细胞数目来判断患犬的病程、治疗效果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如何利用血常规检测,通过观察白细胞数目的变化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做出有效的判断,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这是搞清楚白细胞数目的变化与犬细小病毒病之间的相关性的必要性。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犬白细胞数目变化与犬细小病毒病不同病程的发展预后及如何利用白细胞数目的变化为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以期为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9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