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感染与免疫状况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蓝耳病是近年来流行较广的重要猪病之一,由于其传染性强,疫病防控难度大,对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哺乳仔猪和妊娠母猪影响最大,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证明蓝耳病对猪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蓝耳病阴性场和蓝耳病阳性场的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及猪瘟抗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蓝耳病阴性场母猪比阳性场的繁殖性能好。(2)蓝耳病阴性场的仔猪比阳性场的生产性能好。(3)蓝耳病阴性场的母猪免疫效果优于阳性场。(4)蓝耳病阴性场的仔猪免疫效果优于阳性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地点与试验对象 2
1.2 饲养管理2
1.3 生产性能的测定3
1.3.1 母猪的繁殖性能3
1.3.2 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3
1.3.3 仔猪的断奶成本3
1.4 免疫状况的测定3
1.4.1 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的测定3
1.4.2 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的测定 3
1.4.3 测定方法3
1.4.4 统计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4
2.1 生产性能数据4
2.1.1 母猪的繁殖性能4
2.1.2 仔猪的生产性能4
2.2 猪瘟抗体水平数据5
2.2.1 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5
2.2.2 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5
2.3 仔猪的断奶成本6
3 讨论6
3.1 阴性场与阳性场猪只生产性能的比较6
3.2 阴性场与阳性场猪只免疫状况的比较7
3.3 前景展望7
4 小结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蓝耳病感染与免疫状况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引言
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让猪肉成为了我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猪肉的纤维较为细软,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均较少,肌肉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织富含较多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鲜美,深受大众喜爱。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耗大国,2007年到2012年间,我国生猪产量占世界生猪产量的45%50%,消耗量占世界的45%51%,生猪存栏量占世界的52%60%,生猪出栏量占世界的54%56%[1]。2016年,我国的生猪产量为5350万吨,占全球生猪产量的一半,生猪存栏量约6.8亿头,约占全球的54%[2]。据数据得出,在我国,生猪养殖业产业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3]。就数量来说,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的养猪大国,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养猪的生产水平还很低。生猪出栏率为123.3%,胴体重77.1kg/头,低于世界平均值128.1%和78.1kg/头,更是远低于丹麦猪的172.3%,78.6kg/头和美国的169.9%,89.0kg/头等养猪先进国家或地区[4]。
我国目前在养猪生产上,尤其是很多大型养殖企业,其饲养水平和饲养环境几乎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无差别。影响猪生长繁殖的因素有: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环境和疾病等。自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在饲料、品种、生产工艺、饲养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某些技术和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5],但我国养猪业的生产力水平还是远低于很多先进的国家。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疫病防控难度大,如猪瘟、蓝耳病、猪丹毒、猪链球病等,会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母猪的繁殖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大型养猪企业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因国外品种的猪在品质、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故会进行大量的外国引种。国内本身旧病未去,新病又来,我国猪病日益复杂,传统疫病非典型化、非典型的、亚临床疫病增多、新的遗传病、多病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等,成为了我国养猪业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和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5]。在各种疫病中,蓝耳病作为百病之源一直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蓝耳病全称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及育成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属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在1987年发现于美国,1990年德国临床爆发疑似该病,1991年PRRS在欧洲蔓延,同年6月,荷兰学者分离出了该病毒[6],我国在1996年首次报道此病,并在2006年该病毒变异成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由南向北传播蔓延[7],HPPRRSV具有高致病力,其回归本动物的实验结果是猪死亡率为40%100%[89]。近些年,猪蓝耳病单发概率逐少,多数蓝耳病病例与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混染,如与猪瘟混染,会出现高热、不食、沉郁、流泪、便秘,有出血斑点,接触出血斑点,会有疼痛感。后肢无力,个别瘫痪。妊娠期感染,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时有发生,同时繁殖障碍。能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病还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均会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死亡,目前,该病已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6亿美元/年[10]。
针对蓝耳病尤其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治,各国家的防治措施不一样,因我国绝大多数猪场是阳性场,主要还是利用疫苗进行防治,降低蓝耳病的发病程度,不能彻底解决蓝耳病持续感染的问题[11]。瑞典、南非、智利等国家彻底净化清除了蓝耳病病毒,使其猪场变为阴性场[10],不仅使其猪场免受因蓝耳病病毒本身带来的影响,还能降低因蓝耳病诱发其他疾病发病的几率,避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我们是否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我们的阳性场转为阴性场呢?利用阴性场的生产优势,更好的进行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现场条件下的蓝耳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通过数据收集与试验测定,分析了不同场母猪与仔猪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抗病性能上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猪蓝耳病会诱发猪瘟等疾病[12]。本次试验选用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突出两个场的优势所在,为养猪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试验对象
蓝耳病为阴性的和县功桥母猪场和蓝耳病为阳性的临泉申美母猪场,两个场的母猪和哺乳仔猪,猪的品种为DLY,要求两个场选取的母猪有一致的体型外貌特征,生产性能良好,猪只健康无疾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3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