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特性的影响
麦秸还田量和氮素基肥和蘖肥配比的差异会对机插超级稻分蘖的形成、成穗特征及最后的产量产生很大的不同,以超级稻南粳9108为实验材料,分析氮素基肥与蘖肥比例和秸秆还田对机插超级稻形成分蘖和成穗特征。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秸秆还田量的增长,超级稻产量也会变大了,可以说明秸秆还田对超级稻产量有促进作用;而在基蘖肥为3kg/667m2:9kg/667m2情况下,超级稻产量最高。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部分蘖位发生率会降低;而随着蘖肥比例降低,分蘖发生率也会降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超级稻分蘖成穗率会提高,而随着蘖肥比例降低,分蘖成穗率会逐步提高。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供试材料 2
1.2 试验设计 2
1.3 分析方法 2
2 结果与分析 3
2. 1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3
2. 2水稻分蘖发生率 3
2. 3水稻分蘖成穗率 5
3讨论 7
3. 1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7
3.2 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发生的影响 8
3.3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成穗特性的影响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特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保证水稻产量对中国粮食安全有很重大的意义,也符合中国粮食自给化的大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也有很大的意义。中国对于超级稻的研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超级稻的产量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水稻种植方式由手工插秧变为机械插秧的趋势变化越来越快[2]。由于中国耕地广阔,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传统上,中国农民会将秸秆焚烧用作来年的肥料,在工业不发达的社会,焚烧秸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影响,但现今工业十分发达,在空气质量已经堪忧的情况下,焚烧秸秆会导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在现在人口越来越稠密的情况下,焚烧秸秆会严重地影响居民的生活。麦秸还田可以显著培肥地力, 通过麦秸还田,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和土壤容重降低,有效孔隙和大直径团粒变多,改变了土壤环境和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环境之后,耕作层更适合作物生长了,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34]。通过麦秸还田,原先被农民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一并得到了缓解。从劳动量方面考虑,麦秸还田相比于焚烧秸秆需要更多的劳动量,这是麦秸还田的一个天生劣势,这需要相关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可以极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生产率,使中国农业耕作的形成良性的循环,使可持续发展进程加快[5]。麦秸还田后,在水稻生长前期,土层中微生物变多。因为在微生物分解秸秆的进程中,吸附土壤有机物和吸收游离态氮素,以合成细胞体,使土层氮供给量有所下降, 因而对水稻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67]。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生长发育会被麦秸影响,导致水稻分蘖能力下降,分蘖峰值降低,但通过补偿作用,分蘖的成穗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水稻生育末期生长[8]。麦秸还田使水稻整体长相得到改善,调节源库比例,有利于产量地提高[910]。
麦秸还田会导致超级稻前期生长弱势,通过肥水调节,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1114]。氮素的足够施用与否对水稻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氮素管理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变相地减少氮素利用总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15]。氮肥的施用比例对水稻的氮素吸收也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的氮肥施用量之下,氮肥使用量越多,水稻产量越大,同时对于优秀的水稻品种而言,也可以增加它的氮素利用效率,可是,在氮素使用量超过一定阈值,就会产生边际效应,再增加氮肥,反而会减少水稻产量,此时还会浪费氮肥,事倍功半[1618]。在水稻处于苗期,生物量较小的时候,对于氮素的需求量不大[19],此时减少水稻氮肥用量,并不会对水稻最终产量产生很大影响,此时减少氮肥用量,还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好的氮素管理,就会减少水稻前期氮肥施用,增加后期氮肥施用,所以在水稻生育期后期增加氮肥施用量不会导致减产,还能增加氮素利用率 [20]。氮肥管理水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而其中氮素对于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想要达到水稻高产的目的,就要进行合理的氮肥管理,保证分蘖成穗质量[21]。麦秸还田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并且有效地利用麦秸里面的矿物质,有机质,达到土壤培肥的作用,对于节约地力也很有作用,而氮素运筹可以减少氮素总使用量,节约成本[2223]。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麦秸还田和基蘖肥运筹管理这两个因素对水稻机插分蘖利用及成穗特性的影响,为机插水稻的优质高效高产提供有利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该实验于2015年在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实验地上一季种植小麦,土壤主要为黄棕壤,耕作层有机质质量分数18.36g/kg、全氮1.02g/kg、速效氮94.8 mg/kg、速效磷22.5mg/kg、速效钾91.7 mg/kg。实验材料为经推广的超级稻南粳9108,此品种比较适应实验地的气候环境,普通种植条件下种植情况良好。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麦秸还田量为主处理、氮素基蘖肥比例方式为副处理。麦秸还田量(W)处理为0(W0)、200kg/667m2(W200)、400kg/667m2(W400),前茬小麦收获后,使用旋耕机将秸秆粉碎还田,总的氮肥施用量为20kg/667m2、控制穗肥的氮肥施用量为8kg/667m2,设计5个氮素基蘖肥比例,基肥:蘖肥0kg/667m2:12kg/667m2(N1)、3kg/667m2:9kg/667m2(N2)、6kg/667m2:6kg/667m2(N3)、9kg/667m2:3kg/667m2(N4)、12kg/667m2:0kg/667m2(N5),控制分蘖肥在水稻移栽后施用。各处理5月24日播种,6月15日机插移栽,秧龄20 d,叶龄3.0~3.3叶,株行距为14cm×25cm,采用25cm插秧机移栽,控制田间秧苗取用量,机插水稻后,通过人工核查,确定每穴秧苗数为3,试验小区面积为15m×10m,重复数为3,将实验地四周围栏,控制物质进出,控制实验地微环境。本实验各处理,除麦秸还田量和基肥蘖肥比例有所不一致,其余条件均控制一致。
1.3 分析方法
每小区连续选定10穴标记叶龄;确定20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对于初生分蘖用记号笔标注,在水稻成熟后对称籽粒质量并数出籽粒数量。在水稻全生育期,每隔一周观察水稻分蘖及成穗状况。用某个蘖位的分蘖实际发生数量与理论发生数量之比来表示各蘖位分蘖发生率,用某个蘖位分蘖成穗数与实际分蘖发生数之比来表示蘖位分蘖成穗率。测定水稻产量时,取75m2,测定产量,用以比较各处理条件下的水稻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1可知,随着麦秸还田用量的增加,在水稻成熟期,水稻穗数变少,W200处理、W400处理有效穗数较 W0处理分别降低了2.16%、2.88%,但 W200和W400 处理的穗粒数较 W0 处理有了明显地提高,分别提高1.87%、4.71%,表明麦秸还田越多,水稻穗粒数就很变多。麦秸还田量地增加会使水稻产量也相应增加,W200 和W400 处理产量较 W0 处理而言分别提高1.87%、3.82%。氮素基肥与蘖肥的比例对于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对于水稻的产量构成也有很大影响。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水稻穗数的有效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随着蘖肥比例减少,水稻有效穗数会变少;而相对应的,随着蘖肥比例减少,水稻穗粒数反而增加了。在本实验中,各处理之间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千粒重随着秸秆量增加稍有增加,但变化也不显著。我们还可以看出,麦秸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比较小,而氮肥的施用配比则影响较大,这跟肥料的效用比较明显有关,麦秸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没有很明显的展现出来,如果经过多年还田,那么还田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当然,这需要更多年的实验数据进行支撑。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供试材料 2
1.2 试验设计 2
1.3 分析方法 2
2 结果与分析 3
2. 1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3
2. 2水稻分蘖发生率 3
2. 3水稻分蘖成穗率 5
3讨论 7
3. 1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7
3.2 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发生的影响 8
3.3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机插超级稻成穗特性的影响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麦秸还田和氮素基蘖肥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特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保证水稻产量对中国粮食安全有很重大的意义,也符合中国粮食自给化的大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也有很大的意义。中国对于超级稻的研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超级稻的产量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水稻种植方式由手工插秧变为机械插秧的趋势变化越来越快[2]。由于中国耕地广阔,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传统上,中国农民会将秸秆焚烧用作来年的肥料,在工业不发达的社会,焚烧秸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影响,但现今工业十分发达,在空气质量已经堪忧的情况下,焚烧秸秆会导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在现在人口越来越稠密的情况下,焚烧秸秆会严重地影响居民的生活。麦秸还田可以显著培肥地力, 通过麦秸还田,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和土壤容重降低,有效孔隙和大直径团粒变多,改变了土壤环境和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环境之后,耕作层更适合作物生长了,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34]。通过麦秸还田,原先被农民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一并得到了缓解。从劳动量方面考虑,麦秸还田相比于焚烧秸秆需要更多的劳动量,这是麦秸还田的一个天生劣势,这需要相关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可以极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生产率,使中国农业耕作的形成良性的循环,使可持续发展进程加快[5]。麦秸还田后,在水稻生长前期,土层中微生物变多。因为在微生物分解秸秆的进程中,吸附土壤有机物和吸收游离态氮素,以合成细胞体,使土层氮供给量有所下降, 因而对水稻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67]。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生长发育会被麦秸影响,导致水稻分蘖能力下降,分蘖峰值降低,但通过补偿作用,分蘖的成穗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水稻生育末期生长[8]。麦秸还田使水稻整体长相得到改善,调节源库比例,有利于产量地提高[910]。
麦秸还田会导致超级稻前期生长弱势,通过肥水调节,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1114]。氮素的足够施用与否对水稻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氮素管理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变相地减少氮素利用总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15]。氮肥的施用比例对水稻的氮素吸收也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的氮肥施用量之下,氮肥使用量越多,水稻产量越大,同时对于优秀的水稻品种而言,也可以增加它的氮素利用效率,可是,在氮素使用量超过一定阈值,就会产生边际效应,再增加氮肥,反而会减少水稻产量,此时还会浪费氮肥,事倍功半[1618]。在水稻处于苗期,生物量较小的时候,对于氮素的需求量不大[19],此时减少水稻氮肥用量,并不会对水稻最终产量产生很大影响,此时减少氮肥用量,还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好的氮素管理,就会减少水稻前期氮肥施用,增加后期氮肥施用,所以在水稻生育期后期增加氮肥施用量不会导致减产,还能增加氮素利用率 [20]。氮肥管理水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而其中氮素对于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想要达到水稻高产的目的,就要进行合理的氮肥管理,保证分蘖成穗质量[21]。麦秸还田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并且有效地利用麦秸里面的矿物质,有机质,达到土壤培肥的作用,对于节约地力也很有作用,而氮素运筹可以减少氮素总使用量,节约成本[2223]。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麦秸还田和基蘖肥运筹管理这两个因素对水稻机插分蘖利用及成穗特性的影响,为机插水稻的优质高效高产提供有利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该实验于2015年在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实验地上一季种植小麦,土壤主要为黄棕壤,耕作层有机质质量分数18.36g/kg、全氮1.02g/kg、速效氮94.8 mg/kg、速效磷22.5mg/kg、速效钾91.7 mg/kg。实验材料为经推广的超级稻南粳9108,此品种比较适应实验地的气候环境,普通种植条件下种植情况良好。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麦秸还田量为主处理、氮素基蘖肥比例方式为副处理。麦秸还田量(W)处理为0(W0)、200kg/667m2(W200)、400kg/667m2(W400),前茬小麦收获后,使用旋耕机将秸秆粉碎还田,总的氮肥施用量为20kg/667m2、控制穗肥的氮肥施用量为8kg/667m2,设计5个氮素基蘖肥比例,基肥:蘖肥0kg/667m2:12kg/667m2(N1)、3kg/667m2:9kg/667m2(N2)、6kg/667m2:6kg/667m2(N3)、9kg/667m2:3kg/667m2(N4)、12kg/667m2:0kg/667m2(N5),控制分蘖肥在水稻移栽后施用。各处理5月24日播种,6月15日机插移栽,秧龄20 d,叶龄3.0~3.3叶,株行距为14cm×25cm,采用25cm插秧机移栽,控制田间秧苗取用量,机插水稻后,通过人工核查,确定每穴秧苗数为3,试验小区面积为15m×10m,重复数为3,将实验地四周围栏,控制物质进出,控制实验地微环境。本实验各处理,除麦秸还田量和基肥蘖肥比例有所不一致,其余条件均控制一致。
1.3 分析方法
每小区连续选定10穴标记叶龄;确定20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对于初生分蘖用记号笔标注,在水稻成熟后对称籽粒质量并数出籽粒数量。在水稻全生育期,每隔一周观察水稻分蘖及成穗状况。用某个蘖位的分蘖实际发生数量与理论发生数量之比来表示各蘖位分蘖发生率,用某个蘖位分蘖成穗数与实际分蘖发生数之比来表示蘖位分蘖成穗率。测定水稻产量时,取75m2,测定产量,用以比较各处理条件下的水稻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1可知,随着麦秸还田用量的增加,在水稻成熟期,水稻穗数变少,W200处理、W400处理有效穗数较 W0处理分别降低了2.16%、2.88%,但 W200和W400 处理的穗粒数较 W0 处理有了明显地提高,分别提高1.87%、4.71%,表明麦秸还田越多,水稻穗粒数就很变多。麦秸还田量地增加会使水稻产量也相应增加,W200 和W400 处理产量较 W0 处理而言分别提高1.87%、3.82%。氮素基肥与蘖肥的比例对于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对于水稻的产量构成也有很大影响。氮素基蘖肥比例对水稻穗数的有效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随着蘖肥比例减少,水稻有效穗数会变少;而相对应的,随着蘖肥比例减少,水稻穗粒数反而增加了。在本实验中,各处理之间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千粒重随着秸秆量增加稍有增加,但变化也不显著。我们还可以看出,麦秸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比较小,而氮肥的施用配比则影响较大,这跟肥料的效用比较明显有关,麦秸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没有很明显的展现出来,如果经过多年还田,那么还田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当然,这需要更多年的实验数据进行支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