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小鼠的饲养及其基因型鉴定

转基因小鼠是生物和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本试验通过对转基因小鼠的精心饲养、繁殖、获得一定数量的转基因仔鼠,从繁殖成功的仔鼠尾巴中提取DNA,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对仔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并为特定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2
1.1.1实验动物2
1.1.2主要试剂耗材2
1.1.3仪器设备2
1.2实验方法2
1.2.1饲养环境2
1.2.1.1温度和湿度2
1.2.1.2鼠盒2
1.2.1.3垫料2
1.2.2饲料和饮水2
1.2.2.1饲料2
1.2.2.2饮水2
1.2.3饲料标准操作规2
1.2.3.1饲喂 2
1.2.3.2给水 3
1.2.3.3清洁卫生与消3
1.2.4提前制定小鼠的生产3
1.2.5小鼠健康的外观检查3
1.3基因型鉴定3
1.3.1给仔鼠打耳标3
1.3.2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的提取3
1.3.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4
1.3.3.1模板DNA的变性3
1.3.3.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3
1.3.3.3引物的延伸3
1.3.4琼脂凝胶电泳4
2.结果与分析4
2.1小鼠的繁殖情况4
2.2小鼠的生长情况4
2.3小鼠的基因型鉴定结果5
2.3.1引物浓度5
2.3.2退火温度5
2.3.3循环次数5
2.3.4仔鼠基因型鉴定结果6
3.讨论6
3.1小鼠的饲养过程 6
3.2转基因小鼠饲养与普通小鼠饲养区别6
3.3小鼠的繁殖6
3.4小鼠的基因型鉴定6
4.结论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7
参考文献7
转基因小鼠的饲养及其基因型鉴定
引言
引言
生命的性状都受遗传物质中诸多基因的控制,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会导致生命现象的变化。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基因工程中的一朵奇葩,标志着生命从自然选择时代进入人工定向改造时代,而转基因小鼠正是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的基础动物。转基因小鼠作为一种可以通过对基因的操作而在RNA、蛋白质、形态学或生理学等水平直接观察基因在活体内的活动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产物所引起的表型效应的多维实验体系。转基因小鼠在出现的短短二十多年中,迅速的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以应用,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1974年,Jaenisch 等[1]试图用病毒感染早期胚胎的方式将SV40 DNA 肿瘤病毒基因导入小鼠体内。1976 年,Jaenisch 又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的胚胎[2]。1980 年,Gordon 等[3]首次通过显微注射将纯化的外源基因转入到小鼠的受精卵原核。1982 年, Palmiter 等[4]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产生了“超级小鼠”。1985年,Wagner等用拼接有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胚胎干细胞(ES细胞),获得嵌合体小鼠,为利用ES细胞制备转基因小鼠开辟了先例。1987年,Thomas等利用ES细胞法结合同源重组技术,制备出Hprt基因点突变的转基因小鼠,使ES细胞很快成为研究基因调节和功能的主要工具之一。1989年,Lavitrano等首次用小鼠附睾精子与DNA孵育产生转基因小鼠,转基因效率高达30%,外源基因稳定整合到生殖细胞中,由此获得了转基因动物系,但未能重复其结果,引起争议。1993 年,Gu 等[5]应用Cre /loxP 重组酶系统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时间特异性表达。目前为止,科学研究工作者已经建立了很多转基因模型,包括GJA1转基因小鼠、Bcl2转基因小鼠、APP转基因小鼠、PS1和PS2转基因小鼠、APP/PS1转基因小鼠等[67]。
转基因动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分支被确定下来,随着人类对遗传信息和个体发育的透彻理解以及新技术的涌现,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中显示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包括肿瘤疾病模型、心血管疾病模型、遗传疾病模型、药物有效性和有害性评价、药物蛋白的生产等。转基因小鼠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效模式动物,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利器。本实验通过精心饲养繁殖出了子代转基因小鼠,并进行了基因型鉴定,为下一步特定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PF级转基因小鼠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小鼠饲养在人工控温室(2225℃)和人工光照(14L10D)的动物房中。
1.1.2 主要试剂耗材 鼠笼: 南京便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耳标:北京佳缘兴业科技;鼠料:北京维通利华实验技术有限公司;PCR试剂:life生物有限公司;引物合成: 上海锐捷科技有限公司。
1.1.3 仪器设备 移液器及枪头、离心管架、PCR管、剪刀、镊子、试剂瓶、量筒、容量瓶、铝制饭盒、卷纸、三角烧瓶、普通冰箱、1.5ml epperdorf管、ABI PCR系统、梯度PCR仪、凝胶成像自动分析系统、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微型离心机、各种电泳设备。
1. 2实验方法
1.2.1饲养环境
1.2.1.1温度和湿度 饲养环境控制应满足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要保持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会导致小鼠发生疾病死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1.2.1.2鼠盒 采用无毒塑料鼠盒,不锈钢丝笼盖,金属笼架。在使用前要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晒干再进行使用。笼盒既要保证小鼠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要防止其啃咬磨牙咬破鼠盒逃逸,同时便于清洗消毒。
1.2.1.3垫料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主要起吸湿、保暖、做窝的作用,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对垫料有极高的要求: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性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小鼠感到舒适。本次实验都是采用玉米芯颗粒垫料,并且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除去了潜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减少病菌对小鼠造成的致命危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513.html

好棒文